利妥昔单抗(Rituximab)是一种单克隆抗体类药物,主要用于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细胞疾病、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及类风湿关节炎。作为生物制剂,它通过靶向CD20抗原发挥作用,提高治疗精准性,在发挥显著疗效的同时也可能带来一系列不良反应。
利妥昔单抗治疗过程中可能引发多种不良反应,了解这些反应有助于早期识别和干预。
首次输注时常见发热、寒战、恶心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低血压和呼吸困难。这些反应多发生在输注开始后的30-120分钟内,与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相关。
由于B细胞耗竭,患者易发生细菌、病毒和真菌感染,特别是乙肝病毒再激活风险显著增高,严重者可导致暴发性肝炎。肺孢子菌肺炎等机会性感染也需警惕。
药物可导致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降低等骨髓抑制表现,通常出现在用药后1-2周,可持续数月。
认识这些副作用表现是实施有效干预的前提条件。
规范使用利妥昔单抗需要严格遵循多项预防措施。
必须进行乙肝五项筛查,HBsAg阳性或抗-HBc阳性患者需预防性抗病毒治疗。同时评估基础血常规、肝肾功能和心脏功能,建立治疗前基线数据。
首次输注前30分钟常规给予糖皮质激素和抗组胺药预处理。输注过程中持续监测生命体征,配备急救设备。采用分级加速输注方案,首次输注时间不少于4小时。
治疗期间每月监测血常规,每3个月评估肝功能和乙肝病毒载量。完成治疗后继续监测6-12个月,警惕迟发性不良反应如进行性多灶性脑白质病。
利妥昔单抗在多种疾病中展现出显著治疗效果。
联合化疗使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5年生存率提高,滤泡性淋巴瘤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延长,维持治疗可进一步降低复发风险30-50%。
在类风湿关节炎中,与甲氨蝶呤联用可使大部分患者达到ACR50缓解标准。治疗肉芽肿性多血管炎可使大部分患者获得完全缓解,显著降低复发率。
老年患者疗效与年轻患者相当,但需更密切监测不良反应。儿童血管炎患者缓解率较高,长期预后良好。
利妥昔单抗的卓越疗效使其成为多种疾病的一线治疗选择。
参考资料: FDA说明书,FDA更新于2021年12月的说明书https://www.accessdata.fda.gov/scripts/cder/daf/index.cfm?event=overview.process&ApplNo=103705
[ 免责声明 ] 以上内容整理于FDA说明书、DRUGS及网络,仅作信息交流之目的,文中观点不代表医伴旅立场,亦不代表医伴旅支持或反对文中观点。本文也不是治疗方案推荐。页面内容仅供医学药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具体用药请咨询主治医师,本站只做信息展示,不销售药品。如需获得治疗方案指导,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