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药品图片来自网络,仅供参考;如遇新包装上市可能存在上新滞后,请以实物为准,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伏立康唑(Voricon唑)是一种广谱三唑类抗真菌药物,主要用于治疗侵袭性曲霉病、念珠菌血症、对氟康唑耐药的念珠菌感染、足放线病菌属和镰刀菌属感染等严重真菌感染。该药物由辉瑞公司(Pfizer Inc.)研发,最早于2002年3月获得欧洲药物管理局(EMA)批准上市,同年5月在美国获批。随后,伏立康唑在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陆续获批,包括中国,于2004年10月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上市。
伏立康唑的上市为临床抗真菌治疗提供了重要的选择,尤其在治疗侵袭性真菌感染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已成为此类疾病的一线治疗药物。在中国,伏立康唑注射剂已被纳入国家医保目录,极大地提高了药物的可及性。此外,伏立康唑的多种剂型,包括注射剂、口服片剂和干混悬剂等,进一步满足了不同患者的临床需求。
伏立康唑(VFEND®)是一种广谱三唑类抗真菌药物,通过非竞争性抑制真菌细胞色素P450依赖性14α-羊毛甾醇去甲基化酶,阻断麦角固醇生物合成,破坏真菌细胞膜完整性,从而发挥抗真菌活性。
伏立康唑对念珠菌属(包括克柔念珠菌、光滑念珠菌)、曲霉属(如烟曲霉、黄曲霉)、接合菌(如根霉属、根毛霉属)及镰刀菌属等具有强效抗菌作用,适用于深部真菌感染的治疗。如需了解更多相关信息,可点击屏幕右下方对话框,医伴旅客服人员将为您提供一对一在线答疑。
通用名称:伏立康唑
商品名称:VFEND®
作用于真菌细胞色素P450酶系的14α-羊毛甾醇去甲基化酶(14-DM),抑制麦角固醇合成,破坏真菌细胞膜功能。
侵袭性曲霉病(包括肺曲霉病、播散性曲霉病);
非中性粒细胞减少患者的念珠菌血症、播散性念珠菌病及其他深部组织念珠菌感染(如腹腔感染、肾盂肾炎);
食道念珠菌病;
难治性接合菌病(如根霉病、毛霉病)及镰刀菌病。
成人及2岁以上儿童患者。
静脉注射剂:白色冻干粉末,含50 mg或200 mg伏立康唑,复溶后为澄清液体。
口服片剂:50 mg(白色圆形片)或200 mg(白色胶囊形片),含微晶纤维素、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等辅料。
口服混悬液:橙色液体,含40 mg/mL伏立康唑,含无水柠檬酸、胶态二氧化硅等辅料。
活性成分:伏立康唑
非活性成分:
静脉注射剂:磺丁基醚β-环糊精钠;
口服片剂:乳糖一水合物、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0等;
口服混悬液:无水柠檬酸、胶态二氧化硅、丙二醇等。
侵袭性曲霉病:负荷剂量6 mg/kg q12h(静脉滴注/口服),维持剂量4 mg/kg q12h;
念珠菌血症/深部念珠菌感染:负荷剂量6 mg/kg q12h,维持剂量3-4 mg/kg q12h;
食道念珠菌病:口服200 mg q12h;
接合菌病/镰刀菌病:负荷剂量6 mg/kg q12h,维持剂量4 mg/kg q12h。
体重≥40 kg:同成人剂量;
体重<40 kg:按体重计算,最大负荷剂量300 mg q12h,维持剂量200 mg q12h;
肾功能不全:无需调整剂量,但需监测血药浓度;
肝功能不全:轻度至中度损害无需调整,重度损害需减量50%。
1、常见不良反应(≥10%)
视觉障碍(如色觉改变、畏光、视力模糊);
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腹痛、腹泻);
神经系统症状(头痛、头晕、幻觉);
皮肤反应(皮疹、瘙痒、光敏反应);
肝功能异常(ALT/AST升高)。
2、严重不良反应
肝毒性:肝炎、肝衰竭(需监测肝功能,若出现黄疸或转氨酶显著升高需停药);
心律失常:QT间期延长、尖端扭转型室速(避免与延长QT药物联用);
严重皮肤反应:Stevens-Johnson综合征(SJS)、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TEN);
过敏反应:血管神经性水肿、过敏性休克。
肝功能监测:治疗前及治疗中定期检测肝功能,避免用于重度肝损害患者;
光敏防护:用药期间避免日晒,使用SPF≥50防晒霜;
药物相互作用:避免与利福平、苯妥英、卡马西平等CYP450诱导剂联用;
肾功能监测:长期用药需监测肌酐清除率;
妊娠期/哺乳期:动物实验显示致畸性,妊娠期禁用;哺乳期需暂停用药。
老年人(≥65岁):无需剂量调整,但需密切监测肾功能及药物耐受性;
儿童:<2岁儿童安全性及疗效未确立;
孕妇:C类妊娠药物,仅在明确需要时使用;
哺乳期妇女:伏立康唑可分泌至乳汁,建议暂停哺乳。
对伏立康唑或辅料过敏者;
与强效CYP450诱导剂(如利福平、利福布汀、苯妥英、卡马西平)联用;
中重度肝损害患者禁用(Child-Pugh C级)。
CYP3A4底物:伏立康唑显著抑制CYP3A4,增加特非那定、西沙必利、环孢素等药物血药浓度;
CYP3A4诱导剂:利福平、苯妥英等降低伏立康唑疗效;
CYP2C9/CYP2C19抑制剂:奥美拉唑、氟康唑等增加伏立康唑暴露量;
华法林:增强抗凝作用,需密切监测INR。
症状:QT间期延长、尖端扭转型室速、幻觉、肝功能衰竭;
处理:支持治疗(如血液灌流清除药物),监测心电图及电解质,纠正低钾血症。
吸收:口服生物利用度96%,与食物同服不影响吸收;
分布:广泛分布于肺、肝、肾等组织,脑脊液浓度可达血浆的50%;
代谢:主要通过肝脏CYP2C19、CYP3A4代谢,生成N-氧化物等活性代谢物;
排泄:83%经尿液排泄(<5%为原型),消除半衰期约6小时。
静脉注射剂:未复溶前冷藏(2-8℃),复溶后室温保存不超过24小时;
口服片剂/混悬液:室温(15-30℃)保存,避免潮湿;
所有剂型:置于儿童不可触及处。
Pfizer Inc.(辉瑞制药)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整理于FDA、DRUGS、网络,仅作信息交流之目的,文中观点不代表医伴旅立场,亦不代表医伴旅支持或反对文中观点。本文也不是治疗方案推荐。页面内容仅供医学药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具体用药请咨询主治医师,本站只做信息展示,不销售药品。如需获得治疗方案指导,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参考资料: FDA说明书,FDA更新于2025年03月12日的说明书https://www.accessdata.fda.gov/scripts/cder/daf/index.cfm?event=overview.process&ApplNo=021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