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 图片来自公开渠道(如FDA官网、Drugs官网、原研药厂官网等),仅供参考。
在利妥昔单抗(Rituxan)发挥强大治疗作用的同时,也可能对免疫系统产生深远影响,因此治疗全过程需贯穿风险评估与安全管理。
利妥昔单抗可致严重甚至致命性输注相关反应,多发生于首次输注后30-120分钟,表现为荨麻疹、低血压、血管性水肿、缺氧、支气管痉挛等。每次输注前需给予预处理(抗组胺药、对乙酰氨基酚,RA/GPA/MPA/PV患者需加用糖皮质激素);输注期间密切监测患者,出现严重反应需立即停药并给予对症治疗(如糖皮质激素、肾上腺素),症状改善后可减半速率继续输注。有心脏/肺部基础疾病、既往心肺不良反应史或循环恶性细胞数≥25000/mm³的患者需加强监测。
可发生严重甚至致命性黏膜皮肤反应(如史蒂文斯-约翰逊综合征、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发生后需立即停药,且尚不明确再次给药的安全性。
利妥昔单抗可致HBV再激活,表现为HBVDNA骤升或HBsAg转阳,进而引发肝炎、肝功能衰竭甚至死亡。治疗前需筛查HBsAg和抗-HBc,有HBV感染史(HBsAg阳性或HBsAg阴性但抗-HBc阳性)的患者,需咨询肝病专家评估监测和抗病毒预防方案;治疗期间及治疗后数月需监测肝功能和HBV指标,再激活时需立即停药并启动抗病毒治疗。
JC病毒感染可致PML,表现为新出现的神经系统症状(如意识模糊、平衡障碍、肢体无力),可致命。出现疑似症状时需立即评估(如神经科会诊、脑MRI、腰椎穿刺),确诊后需停药并考虑减少免疫抑制治疗。
NHL患者首次输注后12-24小时内可能发生TLS,表现为高钾血症、低钙血症、高尿酸血症等,高肿瘤负荷或循环恶性细胞数≥25000/mm³的患者风险更高。高风险患者需给予积极静脉补液和抗高尿酸药(如别嘌醇),监测电解质和肾功能,必要时给予透析治疗。
治疗期间及治疗后可发生严重甚至致命性细菌、真菌、病毒感染(如巨细胞病毒、带状疱疹病毒),部分患者可延长低丙种球蛋白血症。出现严重感染需停药并给予抗感染治疗,利妥昔单抗不推荐用于严重活动性感染患者。
可发生室颤、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等严重心血管反应,出现严重或危及生命的心律失常时需立即停药;有心律失常或心绞痛病史的患者,输注期间及输注后需进行心脏监测。
NHL患者给药后可能发生严重甚至致命性肾毒性,尤其合并TLS或与顺铂联用时(利妥昔单抗与顺铂联用非获批方案)。需密切监测肾功能,血清肌酐升高或少尿时需停药。
联合化疗时可能发生肠梗阻和穿孔,表现为腹痛、呕吐,出现相关症状需及时评估。
利妥昔单抗治疗前及治疗期间不推荐接种活病毒疫苗;治疗前需评估患者免疫接种状态,尽可能在治疗前完成所有免疫接种,非活疫苗需在治疗前至少4周接种。
利妥昔单抗可致胎儿伤害(如胎儿B细胞淋巴细胞减少),需告知孕妇风险;育龄女性治疗期间及末次剂量后12个月需使用有效避孕措施。
未对TNF拮抗剂反应不足的RA患者,不推荐使用利妥昔单抗;与除甲氨蝶呤外的其他生物制剂或改善病情的抗风湿药(DMARDs)联用时,需密切监测感染风险。
参考资料: FDA说明书更新于2021年12月,FDA说明书网址:https://www.accessdata.fda.gov/scripts/cder/daf/index.cfm?event=overview.process&ApplNo=103705
[ 免责声明 ] 本页面内容来自公开渠道(如FDA官网、Drugs官网、原研药厂官网等),仅供持有医疗专业资质的人员用于医学药学研究参考,不构成任何治疗建议或药品推荐。所涉药品可能未在中国大陆获批上市,不适用于中国境内销售和使用。如需治疗,请咨询正规医疗机构。本站不提供药品销售或代购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