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是骨髓造血干细胞克隆性增值形成的恶性肿瘤,占成人白血病的15%,全球发病率为1.6万-2.0万/10万。CML的特征是由九号和二十二号染色体易位的在学干细胞克隆扩增,这种染色体易位称之为肥城染色体,它导致了BCR-AML融合基因的产生融合蛋白p210BCR-CML。P210蛋白具有极强的酪氨酸激酶活性,使一系列信号蛋白发生持续性磷酸化,影响细胞的增殖分化、凋亡及黏附,从而导致CML发生。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为治疗CML的靶向药物,可阻断ATP位点,选择性抑制p120蛋白的酪氨酸激酶活性,抑制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作为二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达沙替尼(施达赛,Dasatinib,Spryce,Dasanix)于2006年正式应用于一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伊马替尼抵抗或不耐受的CML患者。与伊马替尼相比,二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优点有:
①靶向作用于Ph+CML的病因及关键驱动因素;
②减少因非靶向位点而引起的不良反应;
③克服可能影响药物结合的基因突变;
理论上,达沙替尼半衰期为4-5小时,最大血药浓度出现在口服后0.5~6小时,每日2次的用药方式可维持稳定有效的血药浓度。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整理于FDA说明书、DRUGS及网络,仅作信息交流之目的,文中观点不代表医伴旅立场,亦不代表医伴旅支持或反对文中观点。本文也不是治疗方案推荐。页面内容仅供医学药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具体用药请咨询主治医师,本站只做信息展示,不销售药品。如需获得治疗方案指导,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参考资料: FDA说明书,FDA更新于2024年3月15日的说明书https://www.accessdata.fda.gov/scripts/cder/daf/index.cfm?event=overview.process&ApplNo=20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