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伊沙佐米(Ixazomib)是一种口服蛋白酶体制剂,为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提供了重要的治疗选择。
伊沙佐米与来那度胺和地塞米松联合,用于治疗已接受过至少一种前期疗法的多发性骨髓瘤成人患者。
不推荐用于多发性骨髓瘤的维持治疗,不推荐用于新诊断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除非是作为受控的临床试验的一部分。
(1)、治疗周期:以28天为一个治疗周期。
(2)、伊沙佐米:推荐起始剂量为4毫克,在每个周期的第1、8、15天口服一次。
(3)、联合用药:需与特定剂量的来那度胺(第1-21天,每日一次)和地塞米松(第1、8、15、22天,每周一次)联合使用。
(1)、服药时间:应在餐前至少1小时或餐后至少2小时空腹服用,以确保药物吸收。
(2)、服用方法:整粒胶囊用水吞服,不得压碎、咀嚼或打开。
(3)、漏服或呕吐:若漏服,仅在距下次服药72小时以上时补服。服药后呕吐,无需补服,按原计划服用下一次剂量。

图片来自公开渠道(如FDA官网、原研药厂官网等),仅供参考。
(1)、肝肾功能不全者:中度或重度肝损伤、严重肾损伤或需透析的患者,起始剂量应降至3毫克。
(2)、不良反应管理:出现血小板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周围神经病变、皮疹等特定不良反应时,需根据严重程度暂停给药、降低剂量或终止治疗。
(1)、血小板减少症:发生率高达85%。可能表现为异常出血或淤青。
应对:定期监测血常规,必要时暂停用药或降低剂量,严重时需输注血小板。
(2)、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74%,增加感染风险。
应对:密切监测,可考虑使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支持治疗。
症状:腹泻(52%)、便秘(35%)、恶心(32%)、呕吐(26%)。
应对:使用止泻、止吐等对症支持药物,保持水分摄入,调整饮食。
(1)、周围神经病变:发生率32%,表现为手脚麻木、刺痛或疼痛。
应对:及时向医生报告症状,根据严重程度进行剂量调整。
(2)、皮疹:发生率27%,多为轻度。
应对:使用保湿霜或抗组胺药,严重皮疹需医疗干预。警惕罕见的严重皮肤反应(如史蒂文斯-约翰逊综合征)。
(1)、周围性水肿(27%):肢体肿胀,需评估原因并酌情处理。
(2)、眼部疾病:如白内障、视力模糊、干眼和结膜炎。
参考资料: FDA说明书更新于2024年7月1日,FDA说明书网址:https://www.accessdata.fda.gov/scripts/cder/daf/index.cfm?event=BasicSearch.process=208462
[ 免责声明 ] 本页面内容来自公开渠道(如FDA官网、Drugs官网、原研药厂官网等),仅供持有医疗专业资质的人员用于医学药学研究参考,不构成任何治疗建议或药品推荐。所涉药品可能未在中国大陆获批上市,不适用于中国境内销售和使用。如需治疗,请咨询正规医疗机构。本站不提供药品销售或代购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