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 图片来自公开渠道(如FDA官网、Drugs官网、原研药厂官网等),仅供参考。
伊沙佐米(Ixazomib)的剂量调整需根据患者的耐受性、肝肾功能状况及是否联合其他药物(如来那度胺和地塞米松)由医生个体化决定,切勿自行增减。
起始剂量:口服,4mg,每周1次,需在28天治疗周期的第1天、第8天和第15天服用。
治疗持续时间:持续用药,直至疾病进展或出现不可接受的毒性反应。
伊沙佐米不建议用于维持治疗场景,也不建议在对照临床试验之外,与来那度胺和地塞米松联合用于新诊断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
与伊沙佐米联合使用的来那度胺和地塞米松,其推荐起始剂量如下:
来那度胺:口服,25mg,每日1次,在28天治疗周期的第1天至第21天服用。
地塞米松:口服,40mg,在28天治疗周期的第1天、第8天、第15天和第22天服用。
需分别查阅来那度胺和地塞米松的生产厂家药品说明书,获取更详细信息。
伊沙佐米与来那度胺、地塞米松联合使用,适用于治疗既往至少接受过1线治疗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
针对重度肾功能不全(肌酐清除率<30毫升/分钟)的患者,伊沙佐米起始剂量应降至3mg。
中度肝功能不全(总胆红素>正常上限1.5至3倍,即1.5-3×ULN)患者;
重度肝功能不全(总胆红素>正常上限3倍,即>3×ULN)患者;
上述两类患者的伊沙佐米起始剂量均应降至3mg。
推荐起始剂量:4mg;
首次降低剂量:3mg;
第二次降低剂量:2.3mg;
第二次降低剂量后:若仍无法耐受,应停用伊沙佐米。
针对血小板减少症、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和皮疹,建议对伊沙佐米和来那度胺采用交替剂量调整的方法(具体如下)。若需对来那度胺进行剂量降低,需查阅来那度胺的生产厂家药品说明书。
1.血小板减少症(依据血小板计数调整)
当血小板计数<30,000/立方毫米时:暂停使用伊沙佐米和来那度胺,直至血小板计数恢复至至少30,000/立方毫米;恢复后,来那度胺按其药品说明书降至下一较低剂量服用,伊沙佐米按最近一次使用剂量恢复服用。
若血小板计数再次降至<30,000/立方毫米:再次暂停使用伊沙佐米和来那度胺,直至血小板计数恢复至至少30,000/立方毫米;恢复后,伊沙佐米降至下一较低剂量服用,来那度胺按最近一次使用剂量恢复服用。
后续若再次发生血小板计数过低:交替对来那度胺和伊沙佐米进行剂量调整。
2.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依据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调整)
当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500/立方毫米时:暂停使用伊沙佐米和来那度胺,直至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恢复至至少500/立方毫米,同时应考虑根据临床指南加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恢复后,来那度胺按其药品说明书降至下一较低剂量服用,伊沙佐米按最近一次使用剂量恢复服用。
若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再次降至<500/立方毫米:再次暂停使用伊沙佐米和来那度胺,直至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恢复至至少500/立方毫米;恢复后,伊沙佐米降至下一较低剂量服用,来那度胺按最近一次使用剂量恢复服用。
后续若再次发生中性粒细胞计数过低:交替对来那度胺和伊沙佐米进行剂量调整。
3.皮疹(依据皮疹分级调整)
2级或3级皮疹:暂停使用来那度胺,直至皮疹恢复至1级或以下;恢复后,来那度胺按其药品说明书降至下一较低剂量服用。
若再次发生2级或3级皮疹:暂停使用伊沙佐米和来那度胺,直至皮疹恢复至1级或以下;恢复后,伊沙佐米降至下一较低剂量服用,来那度胺按最近一次使用剂量恢复服用。
后续若再次发生皮疹:交替对来那度胺和伊沙佐米进行剂量调整。
4级皮疹:直接停用本治疗方案(伊沙佐米+来那度胺+地塞米松)。
4.周围神经病变(依据病变分级调整)
伴有疼痛的1级周围神经病变或2级周围神经病变:暂停使用伊沙佐米,直至病变恢复至无疼痛的1级或以下,或恢复至患者基线水平;恢复后,伊沙佐米按最近一次使用剂量恢复服用。
伴有疼痛的2级周围神经病变或3级周围神经病变:暂停使用伊沙佐米;通常需待毒性反应(由医护人员判断)恢复至患者基线水平或1级或以下后,方可恢复使用伊沙佐米;恢复后,伊沙佐米降至下一较低剂量服用。
4级周围神经病变:直接停用本治疗方案。
5.其他非血液学毒性(依据毒性分级调整)
当出现其他3级或4级非血液学毒性时:暂停使用伊沙佐米;通常需待毒性反应(由医护人员判断)恢复至患者基线水平或1级或以下后,方可恢复使用伊沙佐米;若毒性反应明确归因于伊沙佐米,恢复后伊沙佐米应降至下一较低剂量服用。
参考资料: FDA说明书更新于2024年7月1日,FDA说明书网址:https://www.accessdata.fda.gov/scripts/cder/daf/index.cfm?event=BasicSearch.process=208462
[ 免责声明 ] 本页面内容来自公开渠道(如FDA官网、Drugs官网、原研药厂官网等),仅供持有医疗专业资质的人员用于医学药学研究参考,不构成任何治疗建议或药品推荐。所涉药品可能未在中国大陆获批上市,不适用于中国境内销售和使用。如需治疗,请咨询正规医疗机构。本站不提供药品销售或代购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