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 图片来自公开渠道(如FDA官网、Drugs官网、原研药厂官网等),仅供参考。
帕比司他由瑞士诺华(Novartis)研发,作为首批HDAC抑制剂之一,于2015年获得美国FDA批准,用于复发或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治疗。获批后,该药在欧盟、日本等国家也相继上市,成为全球多发性骨髓瘤治疗的新选择。
近期国际新闻报道显示,帕比司他在联合其他靶向药物治疗方案中显示出良好的疗效和耐受性,为患者带来更多治疗机会。
帕比司他是一种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抑制剂,通过调节表观遗传机制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帕比司他需与硼替佐米及地塞米松联合使用,适用于特定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该药于2015年在美国获批,属于加速批准范畴,需进一步临床试验验证其长期获益。
通用名称:帕比司他、Panobinostat
商品名称:Farydak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抑制HDAC活性,增加组蛋白乙酰化,促进染色质松弛和转录激活,诱导细胞周期阻滞和凋亡。
适应症:联合硼替佐米和地塞米松治疗多发性骨髓瘤。
适应人群:至少接受过2种既往方案(包括硼替佐米和免疫调节剂)的复发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
规格:胶囊剂,20mg*6粒/盒。
性状:20mg:1号红色不透明胶囊,帽部印有“LBH20mg”及两条径向黑色带,内容物为白色至类白色粉末。
活性成分:帕比司他乳酸酯(以游离碱计)。
辅料:硬脂酸镁、甘露醇、微晶纤维素、预胶化淀粉。
胶囊壳:明胶、FD&C蓝1(10mg)、黄色氧化铁(10mg、15mg)、红色氧化铁(15mg、20mg)、二氧化钛。
帕比司他剂量与疗程:推荐起始剂量为20mg,口服,隔日1次,每周给药3次(即每个21天周期的第1、2周内,于第1、3、5、8、10、12天给药),连续治疗8个周期。对于有临床获益且无未解决的严重或具有临床意义毒性的患者,可考虑额外治疗8个周期,总疗程最长可达16个周期(48周)。
联用药物剂量:
硼替佐米:推荐剂量为1.3mg/m²,静脉注射给药。
地塞米松:推荐剂量为20mg,口服给药,需在饱腹状态下服用。
联用给药计划:
第1-8周期(21天/周期):帕比司他在第1周的第1、3、5天和第2周的第8、10、12天给药,第3周为休息期;硼替佐米在第1、4、8、11天给药,第3周为休息期;地塞米松在第1、2、4、5、8、9、11、12天给药,第3周为休息期。
第9-16周期(21天/周期):帕比司他给药时间同第1-8周期;硼替佐米在第1、8天给药,第3周为休息期;地塞米松在第1、2、8、9天给药,第3周为休息期。
给药方式:
每日在固定时间口服,可随餐或空腹服用。
胶囊需整粒用一杯水吞服,不可打开、压碎或咀嚼。
漏服处理:若错过给药时间,可在12小时内补服;若服药后发生呕吐,无需补服,按下次常规给药时间继续服用。
患者教育:需告知患者正确的给药schedule、给药方法,以及剂量调整时的服药注意事项。
治疗前及治疗中监测:
全血细胞计数(CBC):治疗前需获取CBC,确认基线血小板计数≥100×10⁹/L、绝对中性粒细胞计数(ANC)≥1.5×10⁹/L;治疗期间每周(或临床需要时更频繁)监测CBC。
心电图(ECG):治疗前需完成ECG,确认基线校正QT间期(QTcF)<450msec;治疗期间根据临床指征定期复查ECG(临床试验中前8周期每个周期开始前均需复查)。若治疗中QTcF≥480msec,需暂停给药并纠正电解质异常,若QT延长未缓解,需永久停用帕比司他。
血清电解质:治疗前需检测电解质(包括钾、镁),异常者需在治疗前纠正;治疗期间定期监测,临床试验中1-8周期第11天、9-16周期每个周期开始前均需监测。
其他:需同时参考硼替佐米和地塞米松的处方信息。
调整原则:根据毒性严重程度,可能需暂停给药、降低剂量或永久停药。若需减量,每次减量5mg(如20mg→15mg→10mg);若剂量需降至低于10mg每周3次,则永久停用帕比司他,减量后仍保持3周治疗周期不变。
常见毒性的剂量调整方案:
血小板减少:
<50×10⁹/L(3级):中断帕比司他,每周监测至≥50×10⁹/L后减量重启。
<25×10⁹/L(4级):中断帕比司他及硼替佐米,恢复后减量。
中性粒细胞减少:
ANC<0.5×10⁹/L(4级)或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中断帕比司他,恢复后减量。
腹泻:
中度(4-6次/日):中断至缓解后原剂量重启。
重度(≥7次/日或需住院):中断至缓解后减量重启。
危及生命:永久停药。
其他3/4级毒性:中断至恢复至1级后减量重启。
轻度(Child-PughA):减至15mg。
中度(Child-PughB):减至10mg。
重度(Child-PughC):禁用。
与酮康唑、克拉霉素等联用时,帕比司他减至10mg。
具体您可以阅读帕比司他完整用法用量信息,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正确用药。推荐文章:帕比司他的用法用量。
常见(≥20%):腹泻、疲劳、恶心、外周水肿、食欲下降、发热、呕吐。
实验室异常:
血液学(≥60%):血小板减少、淋巴细胞减少、白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贫血。
生化(≥40%):低磷血症、低钾血症、低钠血症、肌酐升高。
严重不良反应:出血(4%)、感染(31%)、心脏毒性(4%)、肝酶升高。
完整副作用内容您可以阅读帕比司他副作用信息,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正确用药。推荐文章:帕比司他的副作用。
密切监测腹泻症状,及时启动止泻治疗(如洛哌丁胺),中度腹泻需暂停给药,重度或危及生命腹泻需永久停药;监测电解质和水合状态,避免脱水。
治疗前及临床需要时复查ECG和电解质(钾、镁),纠正电解质异常;避免用于近期心梗、不稳定型心绞痛或基线QTcF>450msec患者;QTcF≥480msec时暂停给药,未缓解则永久停药。
每周监测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减少伴出血或重度血小板减少时暂停给药并减量;必要时输注血小板,告知患者出血体征(如黑便、血尿、呕血等),出现时立即就医。
每周监测CBC,65岁以上患者需更频繁;根据中性粒细胞减少程度考虑使用G-CSF,严重骨髓抑制经调整后无改善需停药。
治疗前排除活动性感染,治疗中监测发热、咳嗽等感染体征,确诊后及时抗感染,必要时暂停/停用帕比司他。
治疗前及治疗中定期检测肝功能(ALT、AST、总胆红素),异常时调整剂量,直至指标恢复至基线或正常水平。
告知患者帕比司他对胎儿的危害,女性患者需在治疗期间及停药后1个月使用有效避孕,男性患者需在治疗期间及停药后3个月使用避孕套。
避免胶囊内容物接触皮肤或黏膜,若接触需立即用肥皂和水清洗;帕比司他为细胞毒性药物,需遵循特殊处理和处置流程(参考OSHA危险药物指南)。
告知患者正确服药方法、漏服/呕吐处理方式,以及需立即就医的不良反应(如胸痛、心悸、严重腹泻、出血等)。
【孕妇】致畸风险,禁用。妊娠期用药需评估胎儿风险。
【哺乳期女性】药物是否入乳不明,建议停药或停止哺乳。
【具有生殖潜力的男性和女性】女性:治疗期间及末次剂量后1个月内需有效避孕。男性:治疗期间及末次剂量后3个月内需使用避孕套。
【儿童使用】安全性及有效性尚未确立。
【老年人使用】≥65岁患者不良事件及停药风险更高,需加强毒性监测(尤其胃肠道、骨髓抑制、心脏毒性)。
【肾功能损害】轻至重度损害(CrCl≥30mL/min)无需调整剂量;终末期肾病(ESRD)或透析患者数据不足。
【肝功能损害】轻中度需减量,重度禁用。
无绝对禁忌症,但严重肝损害、活动性感染、基线QTcF>450msec者禁用。
CYP3A强抑制剂(如酮康唑、克拉霉素):联用时帕比司他减至10mg。
食物禁忌:避免西柚、石榴、杨桃及其果汁。
CYP3A强诱导剂(如利福平):避免联用。
CYP2D6敏感底物(如地昔帕明、美托洛尔):避免联用,或密切监测不良反应。
抗心律失常药(胺碘酮、索他洛尔)及其他QT延长药(氯喹、莫西沙星):避免联用。
症状:骨髓抑制(血小板减少、全血细胞减少)、胃肠道反应(腹泻、呕吐)。
处理:支持治疗,监测ECG及电解质,血小板输注。是否可透析不明。
吸收:口服生物利用度21%,高脂饮食降低暴露量。
分布:蛋白结合率90%,为P-gp底物。
代谢:主要经CYP3A(40%)、UGT酶代谢。
排泄:29-51%经尿、44-77%经粪便排出。
半衰期:37小时,轻中度肝损害暴露量增加43-105%。
保存于20-25°C(允许15-30°C),原包装避光保存。
勿破坏胶囊,避免皮肤或黏膜接触粉末。
瑞士诺华
参考资料:FDA说明书更新于2016年6月,FDA说明书网址:https://www.accessdata.fda.gov/scripts/cder/daf/index.cfm?event=overview.process&ApplNo=205353
[ 免责声明 ] 本页面内容来自公开渠道(如FDA官网、Drugs官网、原研药厂官网等),仅供持有医疗专业资质的人员用于医学药学研究参考,不构成任何治疗建议或药品推荐。所涉药品可能未在中国大陆获批上市,不适用于中国境内销售和使用。如需治疗,请咨询正规医疗机构。本站不提供药品销售或代购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