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伊沙佐米(Ixazomib)是一种口服蛋白酶体制剂,与来那度胺和地塞米松联合使用,可引起腹泻、便秘、周围神经病变、恶心、周围水肿、皮疹、呕吐等副作用。
(1)、血小板减少症:发生率高达85%,其中3-4级严重减少占30%。表现为易出血、淤青。
(2)、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74%,3-4级占34%,增加感染风险。
(1)、腹泻:发生率52%,其中10%为3级。
(2)、便秘、恶心、呕吐:发生率分别为35%、32%和26%。
(1)、周围神经病变:发生率32%,多为1-2级,表现为手脚麻木、刺痛或疼痛。
(2)、皮疹:发生率27%,多数为轻度至中度。
(3)、周围性水肿:发生率27%,多为轻度。
(1)、眼部异常:包括白内障(15%)、结膜炎(9%)、视力模糊(7%)等。
(2)、带状疱疹再激活:发生率6%,建议使用抗病毒药物预防。

图片来自公开渠道(如FDA官网、原研药厂官网等),仅供参考。
定期监测血常规,尤其在治疗初期。
出现严重血小板或中性粒细胞减少时,需暂停用药或调整剂量,必要时进行输血或使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
使用止吐、止泻药物进行对症治疗。
保持水分摄入,调整饮食结构,避免刺激性食物。
若症状持续或加重,应及时就医调整用药方案。
出现周围神经病变时,根据严重程度暂停或减量使用伊沙佐米。
皮疹可使用保湿霜和抗组胺药物,严重皮疹需考虑调整联合用药中的来那度胺剂量。
评估水肿原因,必要时使用利尿剂或调整地塞米松剂量。
定期进行眼科检查,及时处理干眼、结膜炎等症状。
应避免伊沙佐米与强效CYP3A诱导剂(如利福平、苯妥英、卡马西平、圣约翰草)同时使用。体外研究及临床药代动力学分析显示,强效CYP3A诱导剂可加速伊沙佐米的代谢,降低伊沙佐米的血浆暴露量,可能导致疗效下降。
(1)、强效CYP3A抑制剂(如克拉霉素):与伊沙佐米合用时,未观察到伊沙佐米全身暴露量的临床显著变化,无需调整伊沙佐米剂量。
(2)、强效CYP1A2抑制剂:基于群体药代动力学分析,与伊沙佐米合用时,未对伊沙佐米的全身暴露量产生临床显著影响,无需调整剂量。
(3)、CYP酶相关相互作用:伊沙佐米不是CYP1A2、2B6、2C8、2C9、2C19、2D6、3A4/5的可逆性或时间依赖性抑制剂,也不诱导上述CYP酶的活性或相关免疫反应蛋白水平,因此预计不会通过CYP酶抑制或诱导产生药物相互作用。
参考资料: FDA说明书更新于2024年7月1日,FDA说明书网址:https://www.accessdata.fda.gov/scripts/cder/daf/index.cfm?event=BasicSearch.process=208462
[ 免责声明 ] 本页面内容来自公开渠道(如FDA官网、Drugs官网、原研药厂官网等),仅供持有医疗专业资质的人员用于医学药学研究参考,不构成任何治疗建议或药品推荐。所涉药品可能未在中国大陆获批上市,不适用于中国境内销售和使用。如需治疗,请咨询正规医疗机构。本站不提供药品销售或代购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