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甲酸胶囊(Vesanoid)是一种用于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靶向药物,通过促进白血病细胞分化和恢复正常造血功能发挥治疗作用。
(1)、神经系统:头痛(86%)、头晕(20%)、感觉异常(17%)、焦虑(17%)、失眠(14%)、抑郁(14%)、意识模糊(11%)。
(2)、全身性反应:发热(83%)、皮肤/黏膜干燥(77%)、不适(66%)、寒战(63%)、外周水肿(52%)、疼痛(37%)。
(3)、呼吸系统:上呼吸道疾病(63%)、呼吸困难(60%)、呼吸功能不全(26%)。
(4)、血管与出血:出血(60%)、胃肠道出血(34%)、潮红(23%)。
(5)、其他:感染(58%)、恶心/呕吐(57%)、皮疹(54%)、白细胞增多(49%)。
包括结节性红斑、嗜碱性粒细胞增多、高组胺血症、Sweet综合征、胰腺炎、血栓形成、血管炎等,虽发生率低,但需警惕。
图片来自公开渠道(如FDA官网、原研药厂官网等),仅供参考。
应立即给予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如地塞米松),并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中重度患者需暂停维甲酸胶囊治疗。
50%-60%患者出现肝酶升高,60%出现血脂异常。建议基线及治疗期间定期检测肝功能和空腹血脂,异常明显时需考虑暂停用药。
皮肤干燥、黏膜炎可使用保湿剂和口腔护理产品;恶心呕吐可对症止吐,避免补服因呕吐遗漏的剂量。
但其口服后达峰时间却相对较长,约1-2h,且其绝对的生物利用度约为50%,与食物同服可提高吸收率。
维甲酸与血浆蛋白结合率超过95%,主要与白蛋白结合,分布容积较大。
主要通过CYP3A4、CYP2C8和CYP2E1酶代谢,并可自我诱导代谢过程。主要代谢产物包括9-顺式、13-顺式和4-氧代维甲酸。
服药后72小时内约63%经尿液排出,31%经粪便排出(6天内)。终末消除半衰期为0.5–2小时,属短半衰期药物。
参考资料: FDA说明书更新于2024年10月,FDA说明书网址:https://www.accessdata.fda.gov/scripts/cder/daf/index.cfm?event=overview.process&ApplNo=020438
[ 免责声明 ] 本页面内容来自公开渠道(如FDA官网、Drugs官网、原研药厂官网等),仅供持有医疗专业资质的人员用于医学药学研究参考,不构成任何治疗建议或药品推荐。所涉药品可能未在中国大陆获批上市,不适用于中国境内销售和使用。如需治疗,请咨询正规医疗机构。本站不提供药品销售或代购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