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沙妥珠单抗是一种靶向Trop-2的抗体偶联药物(ADC),主要用于治疗不可切除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三阴性乳腺癌(mTNBC)。尽管其疗效显著,但患者在使用过程中可能面临多种副作用,如中性粒细胞减少症、腹泻、恶心呕吐等。
戈沙妥珠单抗在治疗过程中可能引发一系列副作用,其中部分反应可能较为严重。了解这些副作用有助于患者和医护人员提前做好预防和应对措施。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是戈沙妥珠单抗治疗中最常见的副作用之一,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腹泻是另一常见副作用,腹泻分为早发性和迟发性两种类型,早发性腹泻可能与胆碱能反应有关,而迟发性腹泻需警惕感染风险。
患者会出现恶心、呕吐,这些症状可能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依从性。
戈沙妥珠单抗的副作用多样,需根据具体症状采取针对性措施,以减轻患者不适并确保治疗顺利进行。
针对戈沙妥珠单抗的副作用,可通过药物干预、支持性治疗和密切监测等方式进行有效缓解。
对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建议定期监测血细胞计数。当绝对计数低于1500/mm³时,暂停给药并考虑使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者需立即开始抗感染治疗,并根据情况调整后续剂量。
早发性腹泻可给予阿托品缓解症状。迟发性腹泻需评估感染原因,若无感染,立即使用洛哌丁胺(初始剂量4mg,后续每次腹泻后加2mg,日最大剂量16mg)。同时,注意补液和电解质平衡,防止脱水。
每次给药前建议使用地塞米松联合5-HT3受体拮抗剂或NK1受体拮抗剂预防恶心呕吐。若出现3级恶心或3-4级呕吐,暂停给药直至症状缓解至1级以下,并辅以其他止吐药物。
通过合理的预防和干预措施,戈沙妥珠单抗的副作用可以得到有效控制,从而提高患者的治疗耐受性。
戈沙妥珠单抗的使用需严格遵循推荐剂量和给药方案,同时注意特殊人群的用药安全。
戈沙妥珠单抗的推荐剂量为10mg/kg,每21天为一个周期,在第1天和第8天静脉输注。首次输注时间为3小时,后续可缩短至1-2小时。输注期间需密切观察患者是否出现输液反应。
轻度肝损害患者无需调整剂量,但中度或重度肝损害患者的安全性尚未明确。UGT1A1*28等位基因纯合子患者发生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风险较高,需加强监测。孕妇和哺乳期妇女禁用本品。
避免与UGT1A1抑制剂或诱导剂联用,以免影响SN-38的暴露量。本品需避光冷藏(2-8℃),复溶后6小时内使用完毕。
参考资料: FDA说明书,FDA更新于2024年11月22日,https://www.accessdata.fda.gov/scripts/cder/daf/index.cfm?event=overview.process&ApplNo=761115
[ 免责声明 ] 本页面内容来自公开渠道(如FDA官网、Drugs官网、原研药厂官网等),仅供持有医疗专业资质的人员用于医学药学研究参考,不构成任何治疗建议或药品推荐。所涉药品可能未在中国大陆获批上市,不适用于中国境内销售和使用。如需治疗,请咨询正规医疗机构。本站不提供药品销售或代购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