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药品图片来自网络,仅供参考;如遇新包装上市可能存在上新滞后,请以实物为准,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卡帕塞替尼(Capivasertib),也被称为Truqap,由英国阿斯利康制药公司研发。该药物于2023年获得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的批准上市,用于治疗特定类型的乳腺癌患者。截至2025年3月,卡帕塞替尼已在美国上市,但在国内,虽然于2023年申请上市并获CDE受理,但目前尚未正式上市,患者暂时无法通过国内医院或药店购买。
由于该药物尚未被纳入国家医保目录,患者在多数地区可能需要自行承担其高昂的治疗费用。随着医疗政策的不断完善和药物审批流程的加速,未来卡帕塞替尼有望在国内上市并被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如需了解更多相关信息,可点击下方“马上提问”按钮,医伴旅客服人员,将为您提供一对一在线答疑。
卡帕塞替尼(Capivasertib)是一种口服小分子激酶抑制剂,通过靶向抑制丝氨酸/苏氨酸激酶AKT(包括AKT1、AKT2、AKT3亚型)的活性发挥作用。该药可阻断AKT信号通路下游底物的磷酸化,从而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并诱导凋亡。
临床研究显示,卡帕塞替尼联合氟维司群可显著延长携带PIK3CA/AKT1/PTEN基因变异的HR阳性、HER2阴性晚期或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适用于既往内分泌治疗进展或复发患者。
通用名称:卡帕塞替尼
商品名称:Capivasertib
英文名称:Truqap
PIK3CA(磷脂酰肌醇-3激酶催化亚基α突变)
AKT1(AKT激酶激活突变)
PTEN(磷酸酶和张力蛋白同源物功能缺失)
适应症
联合氟维司群治疗激素受体(HR)阳性、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阴性、局部晚期或转移性乳腺癌成人患者,需符合以下条件:
肿瘤携带至少一种PIK3CA/AKT1/PTEN基因变异(经FDA批准检测确认);
既往接受至少一种内分泌治疗方案后疾病进展(转移性阶段),或辅助治疗期间或完成后12个月内复发。
适用人群
成年患者,绝经前/围绝经期女性需同时使用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LHRH)激动剂;
不推荐用于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
1、规格
160 mg/片、200 mg/片
2、性状
160 mg:米色薄膜衣圆形双凸片,一面刻有“CAV”和“160”,另一面空白;
200 mg:米色薄膜衣胶囊形双凸片,一面刻有“CAV 200”,另一面空白。
活性成分:卡帕塞替尼
辅料: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磷酸氢钙、硬脂酸镁、微晶纤维素等。
标准方案:400 mg口服,每日两次(间隔约12小时),连服4天后停药3天,每周循环。
服药方式:整片吞服,不可咀嚼、压碎或拆分;空腹或餐后均可。
不良反应调整(根据严重程度):
首次减量:320 mg,每日两次,连服4天;
二次减量:200 mg,每日两次,连服4天;
无法耐受二次减量者永久停药。
强效CYP3A抑制剂:避免联用;必需时减至320 mg;
中效CYP3A抑制剂:减至320 mg。
漏服时间≤4小时:立即补服;>4小时:跳过该次剂量;
呕吐后无需补服,按原计划下次服药。
代谢异常:高血糖(57%)、高甘油三酯血症(27%);
胃肠道反应:腹泻(72%)、恶心(35%)、呕吐(21%)、口腔炎(20%);
皮肤反应:皮疹(58%)、红斑多形性(1.7%)、手足综合征;
血液学异常:淋巴细胞减少(47%)、血红蛋白下降(45%)、中性粒细胞减少(23%);
其他:疲劳(38%)、肾功能异常(22%)。
高血糖相关:糖尿病酮症酸中毒(0.3%);
皮肤反应:药物反应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和全身症状(DRESS,0.3%);
感染:尿路感染(14%)、肺炎(2.6%)。
治疗前及治疗期间定期监测空腹血糖和HbA1c;
出现血糖>250 mg/dL时暂停用药,恢复后调整剂量。
首次出现时立即使用止泻药并补液;≥3级腹泻需暂停治疗。
监测皮疹、红斑、水疱等症状;≥2级反应需皮肤科会诊并调整剂量。
孕妇禁用,育龄患者需采取有效避孕措施(女性治疗期间及停药后1个月,男性停药后4个月)。
卡帕塞替尼可能对胎儿造成伤害,应避免孕妇使用。
卡帕塞替尼对哺乳期婴儿有潜在风险,应避免哺乳。
治疗期间应使用有效的避孕措施。
尚未确定卡帕塞替尼在儿童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老年患者使用卡帕塞替尼时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应注意监控。
轻度至中度肾损伤患者可正常使用。
轻度肝损伤患者可正常使用,重度肝损伤患者尚未研究。
对卡帕塞替尼或其任何成分有严重过敏反应的患者,禁用卡帕塞替尼。
避免与强效CYP3A抑制剂共同使用。如不可避免,需调整卡帕塞替尼剂量。
避免与强效或中等效CYP3A诱导剂共同使用。
规格为160mg和200mg的口服片剂,颜色分别为浅黄色薄膜包衣的圆形双凸片。
储存卡帕塞替尼于20°C至25°C(68°F至77°F)环境下,避免极端温度。开瓶后45天内使用。
英国阿斯利康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整理于FDA说明书、DRUGS及网络,仅作信息交流之目的,文中观点不代表医伴旅立场,亦不代表医伴旅支持或反对文中观点。本文也不是治疗方案推荐。页面内容仅供医学药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具体用药请咨询主治医师,本站只做信息展示,不销售药品。如需获得治疗方案指导,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参考资料: FDA说明书,FDA更新于2025年2月13日的说明书https://www.accessdata.fda.gov/scripts/cder/daf/index.cfm?event=overview.process&ApplNo=218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