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杜那单抗由渤健和日本卫材株式会社共同研发,是一种淀粉样蛋白β 定向抗体。于2021年6月7日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加速批准,用于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
阿杜那单抗(Aduhelm)主要用于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
患者选择开始治疗前,确认β淀粉样蛋白病变的存在。
初次滴定后,阿杜那单抗的推荐剂量为10mg/kg,每四周输注一次,
(1).第1次和第2次输注:每次剂量为1mg/kg。
(2).第3次和第4次输注:每次剂量为3mg/kg。
(3).第5次和第6次输注:每次剂量为6mg/kg。
(4).第7次及后续所有输注:每次剂量为10mg/kg。
阿杜那单抗可导致淀粉样蛋白相关成像异常-水肿(ARIA-E)和含铁血黄素沉积(ARIA-H):
在开始使用阿杜那单抗治疗之前,获取最近的脑磁共振成像(MRI)。在第5次输注(第一次剂量为6mg/kg)、第7次输注、第9次输注和第12次输注之前分别进行MRI检查。如果患者出现ARIA的症状,应进行临床评估,包括MRI(如有需要)。
a.如果患者之前暂停使用阿杜那单抗治疗,在决定重新开始用药时,可以按照原来使用的剂量和给药方案继续治疗。医生在评估是否需要暂停用药时,应当重点考虑维持10mg/kg标准剂量的临床获益。
b.在阿杜那单抗治疗期间,若患者出现直径大于1厘米的脑出血,应暂停给药,直至MRI显示影像学稳定且症状(如存在)消失。在影像学稳定和症状缓解后,根据临床判断,权衡是继续治疗还是永久停用阿杜那单抗。
用100毫升0.9%的氯化钠注射液稀释阿杜那单抗,以静脉输注的方式给药。
如果患者错过了阿杜那单抗一次计划中的输注,应尽快恢复给药,使用相同的剂量,两次输注之间至少需要间隔21天。
推荐文章:阿杜那单抗推荐剂量
适用于成人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
尚不明确
(1).在使用阿杜那单抗治疗时,可能会出现淀粉样蛋白相关的影像异常;
(2).过敏反应也是阿杜那单抗常见的副作用之一。
推荐文章:阿杜那单抗常见不良反应
靶向β淀粉样蛋白的单克隆抗体(如阿杜那单抗)可能引发两类影像学异常:ARIA伴水肿(ARIA-E)和ARIA伴含铁血黄素沉积(ARIA-H)。这些异常可能自发发生于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中。在抗β淀粉样蛋白治疗过程中,ARIA-H通常与ARIA-E同时出现,且无论何种病因,这两种异常都可能共存发生。
已观察到使用阿杜那单抗治疗的患者出现直径大于1cm的脑出血,包括致命事件,对于正在接受抗凝治疗或需要溶栓药物治疗的患者,应额外谨慎。
报告了血管性水肿和荨麻疹,并且发生在阿杜那单抗输注期间。一旦首次观察到与过敏反应一致的任何体征或症状,立即停止输液,并开始适当的治疗。
没有足够的数据表明孕妇使用阿杜那单抗可以评估药物相关的重大出生缺陷、流产或其他不利的母亲或胎儿结局的风险。
(1).没有关于母乳中阿杜那单抗的存在、对母乳喂养婴儿的影响或该药物对产奶量的影响的数据。其他单克隆抗体的公布数据通常表明,单克隆抗体进入母乳的通过率较低,母乳喂养的婴儿全身暴露有限。这种有限暴露的影响是未知的。
(2).母乳喂养对发育和健康的益处应与母亲对成人的临床需求以及成人或潜在母体疾病对母乳喂养婴儿的任何潜在不利影响一起考虑。
尚未确定阿杜那单抗在儿科患者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阿杜那单抗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没有显著差异,与年轻患者相比,65岁及以上患者没有额外的安全性问题。
说明书未系统阐述,但明确提示:
1.抗凝/溶栓药物:可能增加脑出血风险。
2.抗血小板药:临床试验中允许使用阿司匹林(≤325mg/日),但高剂量或其他抗血小板药数据有限。
每4周静脉给药1次,连续16周后达稳态血浆浓度,全身药物累积量为1.7倍。
通过分解代谢途径降解为小肽和氨基酸,清除途径与内源性IgG抗体一致。血浆清除率为0.0159 L/h(95% CI: 0.0156–0.0161 L/h),终末半衰期24.8天。
体重、年龄、性别和种族对阿杜那单抗的暴露量有影响,但这些因素均无临床意义。尚未在肾功能或肝功能损害患者中进行药代动力学研究。
1.保存在原纸箱中,避光储存在2°C至8°C的冰箱中,不要冻结或摇晃。
2.如果没有冷藏设备,可将阿杜那单抗保存在未开封的原纸箱中,在室温25°C下避光保存3天。
3.稀释前,未开封的阿杜那单抗药瓶在必要时可从冰箱中取出并放回,但需始终保留在原装纸盒内。在避光条件下,药瓶室温(最高不超过25°C )下离开冰箱的总累计时间应避免超过24小时。
4.稀释后,建议立即使用。如果不立即给药,请将阿段稀释溶液储存在0.9%氯化钠注射液中,在2°C至8°C下冷藏3天,或在室温下至30°C12小时。不要冻结。
参考资料: https://www.drugs.com/pro/aduhelm.html#s-44425-7
[ 免责声明 ] 本页面内容来自公开渠道(如FDA官网、Drugs官网、原研药厂官网等),仅供持有医疗专业资质的人员用于医学药学研究参考,不构成任何治疗建议或药品推荐。所涉药品可能未在中国大陆获批上市,不适用于中国境内销售和使用。如需治疗,请咨询正规医疗机构。本站不提供药品销售或代购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