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rlatinib劳拉替尼是一种ALK抑制剂。ALK 是一种受体酪氨酸激酶,属于胰岛素受体超家族,与白细胞酪氨酸激酶具有高度同源性。1994 年,ALK 首次以NPM1-ALK融合基因的形式在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large-celllymphoma,ALCL)中被发现。ALK 基因位于人类染色体2p23,编码1620 个氨基酸的多肽,经过翻译后修饰,生成200~220 kDa 的成熟ALK 蛋白。ALK 由1030 个氨基酸组成的胞外配体结合域、跨膜域及胞内酪氨酸激酶结构域组成。ALK 在各个物种中均高度保守,在成人大脑中表达的ALK被认为在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中扮演重要角色ALK 在小肠、睾丸、前列腺及结肠中也有表达,但其在正常淋巴组织、肺及其他组织中不表达。ALK 可激活多个细胞内信号通路,包括磷脂酶Cγ,JAK 激酶、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signal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3,STAT3)、磷脂酰肌醇-3- 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PI3K)、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ammaliantarget of rapamycin,mTOR)及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等,参与调节细胞生长、转化及抗细胞凋亡。在多种肿瘤中均发现了ALK 基因重组、突变或扩增,包括淋巴瘤、神经母细胞瘤及非小细胞肺癌(NSCLC)。
截至目前,已有21个不同的基因被发现与ALK 发生易位,不同的ALK融合蛋白可能引起不同信号通路的激活,导致癌细胞的增殖速率、侵袭及致瘤能力均不同。劳拉替尼的耐受性很好,仅在200 mg 出现一个限制剂量的毒性反应,推荐的Ⅱ期剂量每天固定为100 mg。在本次试验的ALK阳性患者中,46%(19/41)的患者显示了客观缓解,在有反应的患者中,58%(11/19)此前曾使用2种或多种抗ALK 靶向制剂治疗。
2015年,FDA批准辉瑞孤儿药Lorlatinib用于治疗非小细胞肺癌。2017年,辉瑞公司宣布,Lorlatinib劳拉替尼对ALK或ROS1阳性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肺癌和脑肿瘤具有活性。在2018年,FDA批准了Lorlatinib劳拉替尼用于ALK阳性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的二线或三线治疗。
参考资料: FDA说明书,FDA更新于2021年03月03日的说明书,https://www.accessdata.fda.gov/scripts/cder/daf/index.cfm?event=overview.process&ApplNo=210868
[ 免责声明 ] 以上内容整理于FDA说明书、DRUGS及网络,仅作信息交流之目的,文中观点不代表医伴旅立场,亦不代表医伴旅支持或反对文中观点。本文也不是治疗方案推荐。页面内容仅供医学药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具体用药请咨询主治医师,本站只做信息展示,不销售药品。如需获得治疗方案指导,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