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 图片来自公开渠道(如FDA官网、Drugs官网、原研药厂官网等),仅供参考。
2020年8月,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利司扑兰用于治疗2个月及以上患有各种类型SMA的儿童和成人患者 ,这是利司扑兰首次获批上市。
利司扑兰干糖浆是一种运动神经元2(SMN2)剪接基因存活修饰剂,旨在治疗由染色体5q突变引起的SMA,这些突变导致运动神经元(SMN)蛋白缺陷存活。它是SMA唯一的非侵入性疾病缓解治疗方法。
利司扑兰干糖浆是一种用于治疗脊髓性肌萎缩症(SMA)的口服药物,其有效成分为利司扑兰(Risdiplam),用药时需根据患者年龄及体重调整剂量。
通用名称:利司扑兰干糖浆、Risdiplam
商品名称:Evrysdi Dry Syrup、エブリスディドライシロップ
SMN2 mRNA(运动神经元生存基因2信使核糖核酸)。
适用于经基因检测证实SMN1基因缺失或变异,且SMN2基因拷贝数≥1的脊髓性肌萎缩症患者。SMN2基因拷贝数为1或≥5 的患者,以及需要永久人工呼吸支持的患者。
60mg/80ml/盒。
每瓶含利司扑兰60mg粉末,加79mL精製水溶解后为澄明带绿黄色至黄色的溶液,制成0.75mg/mL的溶液80mL。
活性成分:利司扑兰。
生后2个月未满患者:剂量为0.15mg/kg。
生后2个月以上至2岁未满患者:剂量为0.2mg/kg。
2岁以上患者:体重<20kg者剂量为0.25mg/kg,体重≥20kg者剂量为5mg。
具体您可以阅读利司扑兰干糖浆完整用法用量信息,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正确用药。推荐文章:利司扑兰干糖浆的用法用量。
可能会出现以下副作用,因此需充分观察,若发现异常,应停止用药并采取适当措施。
感染性疾病:上呼吸道感染。
消化系统:腹泻、口腔内溃疡形成。
皮肤:皮疹、皮肤变色。
具体您可以阅读利司扑兰干糖浆完整副作用信息,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正确用药。推荐文章:利司扑兰干糖浆的副作用。
1、药剂调制时的注意事项
(1)调制为溶液后再交付给患者。
(2)调制时需注意避免吸入本药,同时需佩戴手套等,防止皮肤及黏膜直接接触。若本药附着于皮肤或黏膜,需用肥皂和水充分冲洗;若附着于眼睛,需用水冲洗。
2、调制方法
在瓶中加入79mL精制水,旋紧瓶塞后,充分摇晃至瓶内粉末溶解,制成含利司扑兰0.75mg/mL的溶液80mL。
调制后的溶液需避免冻结,在冷藏库(2-8℃)中保存,且不得转移至其他容器。此外,需在调制后64日内使用,剩余药液应废弃。
3、药剂交付时的注意事项
需指导患者或监护人等注意以下事项:
不得与配方奶或母乳混合。
本药需每日1次,尽量在同一时间服用。若未能在预定时间服用,需在预定时间起6小时内尽快服用;若超过6小时,则在次日预定时间服用1次剂量。
服用本药后若发生呕吐,无需补服,在次日预定时间服用1次剂量即可。剂量调整需遵医嘱。
【孕妇】不建议对孕妇或疑似妊娠的女性使用利司扑兰干糖浆。若经临床评估确需用药,应充分告知患者药物可能对胎儿造成潜在风险,并在给药前通过可靠的妊娠试验确认未妊娠,以确保用药安全。
【哺乳期女性】使用利司扑兰期间需权衡药物治疗与母乳喂养的利弊,决定是否暂停哺乳或停药。该药物可能进入人乳,从而影响婴儿,因此在用药期间应密切观察婴儿是否出现异常反应,如腹泻、皮疹等。
【具有生殖潜力的男性和女性】对于具有生育能力的女性,应在用药前确认未妊娠,并在治疗期间及末次给药后至少1个月内采取有效的避孕措施;若男性的伴侣有妊娠可能,应在治疗期间及末次给药后至少4个月内使用屏障避孕法,并在用药前充分了解其对生育能力的潜在影响。
【儿童使用】早产儿禁用该药,因代谢能力不足可能导致血药浓度升高。出生后不满2个月的患儿应按特定剂量每日给药一次,并密切监测肝肾功能及运动发育;2岁以上患儿则根据体重调整剂量,并定期评估运动功能以确保疗效与安全性。
【老年人使用】目前尚无针对65岁以上老年患者的药代动力学、有效性和安全性数据,说明书未提供明确用药指导,因此在老年患者中使用时需谨慎评估。
【肾功能损害】尚无肾功能不全患者的用药研究数据,暂未明确推荐剂量调整方案,但建议在用药期间定期监测肾功能,以确保安全。
【肝功能损害】重度肝损害患者使用本品时需谨慎,可能需要调整剂量并延长给药间隔,同时加强血药浓度监测;轻度至中度肝损害患者无需调整剂量,但仍应定期监测肝功能指标。
对本品成分有过敏史的患者禁用。
利司扑兰与CYP3A抑制剂(如伊曲康唑)联用时,可能影响药物代谢。
与CYP3A底物(如咪达唑仑)联用时,可能改变后者的血药浓度。
与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联用时,对利司扑兰血药浓度影响较小。
体外研究显示,利司扑兰可抑制有机阳离子转运体(OCT2)、多药和毒素外排转运体(MATE1及MATE2-K)。
吸收:餐后服用利司扑兰干糖浆对药物吸收无显著影响,可餐后给药以减少胃肠道不适。
分布:利司扑兰在血液中与血浆蛋白高度结合,主要停留在血浆中,组织分布较少。
代谢:药物主要通过FMO1、FMO3和CYP3A4酶代谢,生成无活性的主要代谢物M1。
排泄:利司扑兰主要通过粪便排泄,其次经尿液排出。
日本中外制药株式会社
参考资料:日本药监局更新于2025年5月,日本说明书网址:https://www.info.pmda.go.jp/go/pack/1190029R1028_1_06/?view=frame&style=XML&lang=ja
[ 免责声明 ] 本页面内容来自公开渠道(如FDA官网、Drugs官网、原研药厂官网等),仅供持有医疗专业资质的人员用于医学药学研究参考,不构成任何治疗建议或药品推荐。所涉药品可能未在中国大陆获批上市,不适用于中国境内销售和使用。如需治疗,请咨询正规医疗机构。本站不提供药品销售或代购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