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其预期疗效外,司美替尼(selumetinib)可能会引起一些不良作用。虽然并非所有副作用都会发生,但一旦出现,可能需要进行医疗干预。
皮肤出现水疱、结痂、刺激、瘙痒或发红;尿中带血;皮肤皲裂、干燥、脱屑;腹泻;心跳过快;皮肤瘙痒、疼痛、红肿、触痛或发热感;指甲松动;肌肉或骨骼疼痛;鼻出血;指甲周围发红或疼痛;肿胀。
视力模糊;视觉变化;呼吸困难或气息急促;头晕;头痛;神经紧张;灯光周围出现异常光晕;耳内搏动感;体重快速增加;眼前出现闪光或火花;视野中出现漂浮黑点,或部分视野被幕布状遮挡物覆盖;心跳过慢或过快;胸部紧迫感。
部分司美替尼的副作用通常无需医疗干预,可能会随着身体对药物的适应而逐渐消退。此外,医疗专业人员可能会提供预防或减轻这些副作用的方法。
图片来自公开渠道(如FDA官网、原研药厂官网等),仅供参考。
便秘;发热;脱发、头发变薄;食欲减退;恶心;胃痛;口腔肿胀或炎症;异常疲倦或虚弱;呕吐。
发生率≥40%的最常见不良反应包括:呕吐、各类皮疹、腹痛、腹泻、恶心、皮肤干燥、疲劳、肌肉骨骼疼痛、发热、痤疮样皮疹、口腔炎、头痛、甲沟炎和瘙痒。
十分常见(≥10%):射血分数下降(最高达23%)、窦性心动过速(20%)、血压升高和高血压(低于20%)。
(1)、十分常见(≥10%):各类皮疹(最高达91%)、皮肤干燥(60%)、痤疮样皮疹(50%)、甲沟炎包括指甲感染(48%)、瘙痒(46%)、皮炎(36%)、毛发改变(32%)、皮肤感染(20%)。
(2)、其他研究中报告的事件(未列出频率):掌跖红斑感觉不良综合征。
最常见的皮疹类型包括痤疮样皮炎(54%)、斑丘疹(39%)和湿疹(28%)。所有类型的皮疹涵盖:痤疮样皮炎、斑丘疹、红斑、脓疱疹、皮疹、荨麻疹、剥脱性皮疹、瘙痒性皮疹、红斑性皮疹。痤疮样皮疹特指痤疮样皮炎。皮炎包括:特应性皮炎、尿布皮炎、湿疹、脂溢性皮炎、皮肤刺激。毛发改变包括:脱发、毛发颜色变化。皮肤感染包括:脓肿、蜂窝织炎、脓疱病和葡萄球菌性皮肤感染。
(1)、十分常见(≥10%):呕吐(82%)、腹痛(76%)、腹泻(最高达77%)、恶心(最高达73%)、口腔炎包括口腔溃疡(50%)、便秘(34%)、脂肪酶升高(32%)、口干(低于20%)、淀粉酶升高(18%)。
(2)、其他研究中报告的事件(未列出频率):穿孔、结肠炎、肠梗阻、肠道阻塞。
十分常见(≥10%):白蛋白降低(51%)、血红蛋白降低(41%)、中性粒细胞减少(33%)、淋巴细胞减少(20%)。
十分常见(≥10%):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升高(41%)、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升高(35%)。
十分常见(≥10%):血钾升高(27%)、食欲减退(22%)、体重增加(低于20%)、血钾降低(18%)、碱性磷酸酶升高(18%)、血钠升高(18%)、血钠降低(16%)。
(1)、十分常见(≥10%):肌酸磷酸激酶升高(最高达79%)、肌肉骨骼疼痛包括肢体、背部和颈部疼痛(58%)。
(2)、其他研究中报告的事件(未列出频率):横纹肌溶解。
十分常见(≥10%):头痛(48%)。
(1)、十分常见(≥10%):视觉障碍包括视力模糊、畏光、白内障和眼压升高(低于20%)。
(2)、其他研究中不常见事件(0.1%至1%):视网膜静脉阻塞(RVO)、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RPED)、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病变(CSR)。
十分常见(≥10%):疲劳和乏力/虚弱(56%)、发热(56%)、全身性和局部性水肿包括外周肿胀(20%)、面部和眶周水肿(低于20%)。
十分常见(≥10%):鼻出血(28%)、呼吸困难包括活动时和静息状态下(低于20%)。
十分常见(≥10%):血尿(22%)、蛋白尿(22%)、急性肾损伤(低于20%)。
参考资料: https://www.drugs.com/monograph/selumetinib.html
[ 免责声明 ] 本页面内容来自公开渠道(如FDA官网、Drugs官网、原研药厂官网等),仅供持有医疗专业资质的人员用于医学药学研究参考,不构成任何治疗建议或药品推荐。所涉药品可能未在中国大陆获批上市,不适用于中国境内销售和使用。如需治疗,请咨询正规医疗机构。本站不提供药品销售或代购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