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苯巴那酯(cenobamate)的副作用不仅是患者做出知情治疗决策的关键,才可实现长期的疾病的管理。
随着体内对药物的逐渐适应,这些不良的副作用也将随之逐渐消失,对此医护人员也将根据实际情况为患者提供相应的预防或缓解的建议。如对以下的症状产生了持续的或较大的困扰,就应及时地与医护人员就医。
视力模糊、步态和平衡改变、言语模式和节奏变化、笨拙或不稳、便秘、头晕或头重脚轻、复视、自身或周围环境持续移动感、视物重影、旋转感、颤抖和不稳步态、嗜睡或异常困倦、言语不清、说话困难、眼球不受控运动、不稳、震颤或其他肌肉控制/协调问题。
腹痛或胃痛、胃酸过多或反酸、背痛、打嗝、味觉改变、食欲减退、腹泻、口干、胃灼热、记忆力减退、消化不良、皮肤瘙痒、乏力、味觉丧失、肌肉酸痛、言语障碍、咽喉痛、胃部不适、鼻塞或流涕。
图片来自公开渠道(如FDA官网、原研药厂官网等),仅供参考。
虽然并非所有患者都会出现,但若发生以下情况需立即联系医生:
心跳过快、不规则、剧烈或心悸。
根据临床研究数据,该药物还可能导致QT间期缩短(发生率高达66%)、肝功能异常(ALT最高达正常值7.6倍)以及罕见的DRESS综合征(药物超敏反应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和系统症状)等严重不良反应。
黑色焦油状大便(黑便)、浅色大便、右上腹或胃部疼痛、恶心和呕吐、食欲缺乏、血尿或浑浊尿、尿色深、排尿困难或疼痛、行为改变、意识模糊、嗜睡、异常欣快感、情绪低落或空虚感、易怒、兴趣或愉悦感丧失、自杀念头、注意力不集中、失眠、胸痛或不适、寒战、呼吸困难、心跳过快、发热、全身疲乏无力、头痛、肌肉疼痛、异常疲乏或虚弱、异常体重增加、皮疹/咽喉痛、唇部或口腔溃疡/白斑、面部/足部/下肢水肿、淋巴结肿大(颈部/腋窝/腹股沟处伴压痛)、眼睛和皮肤黄染(黄疸)。
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嗜睡、头晕、疲劳、复视和头痛。一般而言,剂量越高,不良反应发生率越高。
非常常见(≥10%):QT间期缩短(发生率高达66%)。
常见(1%-10%):心悸。
QT研究表明,与安慰剂组相比,200mg剂量组QT间期缩短>20msec的患者比例更高(31%vs6%),500mg剂量组更高(66%vs17%)。未观察到QTc间期缩短至300msec以下的情况。
瘙痒、皮疹(包括红斑性、全身性、斑疹、斑丘疹、麻疹样、丘疹性和瘙痒性皮疹)。
恶心、便秘、腹泻、呕吐、口干、腹痛、消化不良,偶见阑尾炎。
尿路感染、尿频、痛经。
转氨酶升高(ALT和AST)。
上市后报告:肝衰竭。
最大ALT升高达正常上限7.6倍(7.6×ULN),发生在400mg/日剂量患者中。3×ULN的ALT升高发生率高达2.7%。
不常见(0.1%-1%):药物超敏反应。
偶见: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和全身症状的药物反应(DRESS)。
临床试验中报告1例因DRESS死亡的病例,该患者滴定速度较快。虽然不能确定缓慢滴定可预防此风险,但仍建议遵循剂量和滴定指南。
非常常见(≥10%):高钾血症(发生率高达17%)。
常见(1%-10%):食欲减退、体重下降。
背痛、肌肉骨骼性胸痛。
非常常见(≥10%):嗜睡(高达37%)、头晕(高达33%)、疲劳(高达24%)、头痛(高达12%)。
常见(1%-10%):眩晕、平衡障碍、步态障碍、构音障碍、眼球震颤、共济失调、失语、无力、味觉障碍、记忆力减退、偏头痛、镇静、震颤。
嗜睡和疲劳包括无力、不适、嗜睡、镇静和嗜睡,至少1种反应报告率高达57%。
头晕和步态/协调障碍包括眩晕、平衡障碍、共济失调、眼球震颤和协调异常,至少1种反应报告率高达52%。
认知功能障碍包括记忆力减退、注意力障碍、遗忘、意识模糊、失语、言语障碍、思维迟缓、定向障碍和精神运动迟缓,至少1种反应报告率高达9%。
非常常见(≥10%):复视(高达15%)。
常见(1%-10%):视力模糊/受损。
意识模糊、欣快感、易怒、自杀意念。
上市后报告:精神病(幻觉、妄想/偏执)、敌意、攻击性。
鼻咽炎、咽炎、呃逆、呼吸困难。
头部外伤。
参考资料: https://www.drugs.com/sfx/cenobamate-side-effects.html
[ 免责声明 ] 本页面内容来自公开渠道(如FDA官网、Drugs官网、原研药厂官网等),仅供持有医疗专业资质的人员用于医学药学研究参考,不构成任何治疗建议或药品推荐。所涉药品可能未在中国大陆获批上市,不适用于中国境内销售和使用。如需治疗,请咨询正规医疗机构。本站不提供药品销售或代购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