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盐酸普罗帕酮(Rythmol)的剂量需根据个体反应和耐受情况调整,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
盐酸普罗帕酮的治疗必须遵循个体化原则,根据患者的反应和耐受情况进行剂量滴定。
(1)、推荐起始剂量:通常为一次150毫克,每8小时一次(每日总剂量450毫克)。
(2)、剂量递增:如需更强的治疗效果,可在至少间隔3至4天后将剂量增加至一次225毫克,每8小时一次(每日675毫克)。若仍需加强控制,可增至一次300毫克,每8小时一次(每日900毫克)。每日剂量超过900毫克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尚未确立。
(1)、肝功能障碍患者:由于药物主要经肝脏代谢,肝功能不全会导致生物利用度显著增加,应考虑减少剂量。
(2)、心电图异常患者:如出现QRS波显著增宽或发生二度、三度房室传导阻滞,需降低剂量或停药。
(3)、老年患者:或因心肌严重受损的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初始剂量增加应更为缓慢谨慎。

图片来自公开渠道(如FDA官网、原研药厂官网等),仅供参考。
盐酸普罗帕酮的治疗并非固定疗程,而是旨在长期控制心律失常的复发。
(1)、治疗目标:对于房颤(AF)或室上速(PSVT)患者,其目标是延长症状复发的间隔时间,提高生活质量。
(2)、长期用药:一旦剂量稳定且患者耐受良好,治疗通常是长期的。临床研究表明,与安慰剂相比,普罗帕酮能显著提高患者无心律失常发作的比例,并延长首次复发的时间。
(1)、定期随访:无论疗程多长,患者都需要定期复诊,进行心电图(ECG)检查,以评估药效和监测潜在的致心律失常等副作用。
(2)、效益风险评估:医生会持续评估治疗的益处是否大于风险,特别是在患者病情变化或出现不良反应时,可能会调整方案或中止治疗。
(1)、吸收:口服后几乎能被完全吸收,约3.5小时达到血药浓度峰值。
(2)、生物利用度:具有显著的首过效应,导致其绝对生物利用度呈剂量依赖性。例如,150毫克片剂的生物利用度仅为约3.4%,而300毫克片剂可达10.6%。剂量越大,生物利用度越高。
静脉给药后,分布半衰期约5分钟,表观分布容积较大,约为252升。在血清中,与蛋白质的结合率超过95%。
(1)、快代谢型(超过90%的患者):药物通过细胞色素P450酶系(主要是CYP2D6,其次是CYP3A4和CYP1A2)被快速且广泛地代谢,生成两种活性代谢物(5-羟基普罗帕酮和N-去丙基普罗帕酮)。消除半衰期较短,约为2-10小时。
(2)、慢代谢型(不足10%的患者):由于缺乏CYP2D6活性,无法有效生成5-羟基代谢物。药物清除减慢,消除半衰期延长至10-32小时。这类患者体内的普罗帕酮原形药物浓度更高。
参考资料: FDA说明书获批于2018年11月2日,FDA说明书网址:https://www.accessdata.fda.gov/scripts/cder/daf/index.cfm?event=overview.process&ApplNo=019151
[ 免责声明 ] 本页面内容来自公开渠道(如FDA官网、Drugs官网、原研药厂官网等),仅供持有医疗专业资质的人员用于医学药学研究参考,不构成任何治疗建议或药品推荐。所涉药品可能未在中国大陆获批上市,不适用于中国境内销售和使用。如需治疗,请咨询正规医疗机构。本站不提供药品销售或代购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