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替拉韦(Cabotegravir)是一种长效抗HIV药物,已在多个国家和地区获批上市。
如果个体在开始接受、正在接受或停止接受卡替拉韦后感染HIV-1,则存在产生耐药性的潜在风险。
在开始口服卡替拉韦之前以及每次用药时,应使用经FDA批准或认可的用于诊断急性或原发性HIV-1感染的检测方法对患者进行HIV-1感染检测。除非确认感染状态为阴性,否则不得开始使用卡替拉韦缓释注射剂进行HIV-1暴露前预防。在接收卡替拉韦缓释注射剂进行PrEP期间感染HIV-1的个体必须过渡到完整的HIV-1治疗方案。
对于停药后仍有持续HIV-1感染风险的个体,应考虑采用其他形式的PrEP,并在最后一次注射卡替拉韦缓释注射剂后的2个月内开始。
如果出现超敏反应的体征或症状(包括但不限于严重皮疹,或伴有发热、全身不适、疲劳、肌肉或关节酸痛、水疱、黏膜受累[口腔水疱或病变]、结膜炎、面部水肿、肝炎、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血管性水肿、呼吸困难),应立即停用卡替拉韦。监测患者情况,包括获取肝氨基转移酶水平,并开始适当的治疗。
将卡替拉韦用于HIV-1PrEP应作为综合预防策略的一部分,该策略包括遵守给药计划和采取更安全的性行为以降低性传播感染(STIs)的风险。
卡替拉韦并非总能有效预防HIV-1感染。从开始使用卡替拉韦进行HIV-1PrEP到获得针对HIV-1感染的最大保护作用的时间尚不清楚。
应告知未感染HIV-1的患者严格遵守推荐的给药和检测计划,以降低感染HIV-1和产生潜在耐药性的风险。
图片来自公开渠道(如FDA官网、原研药厂官网等),仅供参考。
在接受卡替拉韦治疗的患者中,无论是否存在已知的预先存在的肝病或可识别的风险因素,均有肝毒性的报告。
治疗前已有潜在肝病或转氨酶显著升高的患者,其转氨酶恶化或升高的风险可能增加。
应监测肝功能,如果怀疑出现肝毒性,应停止卡替拉韦治疗。
在使用卡替拉韦治疗HIV-1感染或用于HIV-1PrEP时,有抑郁障碍(包括情绪低落、抑郁、情绪改变、情绪波动、持续性抑郁障碍、自杀意念/自杀企图)的报告。
应及时评估出现抑郁症状的患者,以确定症状是否与卡替拉韦相关,并决定继续治疗的风险是否大于益处。
卡替拉韦与其他药物合用可能导致已知或潜在的显著药物相互作用,其中一些可能导致不良事件、卡替拉韦病毒学应答丧失以及可能的病毒耐药性发展。
请参阅制造商标签中关于预防或管理这些药物相互作用的建议,包括剂量建议。在治疗前和治疗期间需考虑药物相互作用的可能性;审查治疗期间的合并用药。
卡替拉韦在孕妇中使用的数据不足,无法说明其与出生缺陷或流产相关的药物风险。
尚不清楚卡替拉韦是否会分泌到人乳中,尚不清楚卡替拉韦是否影响人乳分泌或母乳喂养的婴儿,建议接受此治疗的女性,仅在预期获益大于对婴儿的潜在风险时才进行母乳喂养。
尚未在12岁以下或体重低于35公斤的儿科患者中确立卡替拉韦的安全性、有效性和药代动力学。
卡替拉韦的临床试验未纳入足够数量的≥65岁患者,无法确定他们的反应是否与年轻受试者不同,在老年患者中使用时应谨慎。
轻度或中度肾功能不全(肌酐清除率Clcr30mL/分钟至<90mL/分钟)的患者,无需调整卡替拉韦的剂量。
对于重度肾功能不全(Clcr<30mL/分钟)的患者,口服卡替拉韦无需调整剂量。
终末期肾病(Clcr<15mL/分钟)对卡替拉韦药代动力学的影响尚不清楚,透析预计不会改变卡替拉韦的暴露量。
对于轻度或中度肝功能不全(Child-PughA级或B级)的患者,无需调整卡替拉韦的剂量。
严重肝功能不全(Child-PughC级),对卡替拉韦药代动力学的影响尚不清楚。
1、HIV感染者中报告的最常见不良反应(至少在3名患者中发生)包括:疲劳、头痛、腹泻、恶心、头晕、异常梦境、焦虑、失眠、腹部不适、腹胀、乏力。
2、未感染HIV者中报告的最常见不良反应(≥1%)包括:头痛、腹泻、恶心、头晕、上呼吸道感染、嗜睡、疲劳、异常梦境、腹痛。
参考资料: FDA说明书更新于2025年4月,FDA说明书网址:https://www.accessdata.fda.gov/scripts/cder/daf/index.cfm?event=overview.process&ApplNo=212887
[ 免责声明 ] 本页面内容来自公开渠道(如FDA官网、Drugs官网、原研药厂官网等),仅供持有医疗专业资质的人员用于医学药学研究参考,不构成任何治疗建议或药品推荐。所涉药品可能未在中国大陆获批上市,不适用于中国境内销售和使用。如需治疗,请咨询正规医疗机构。本站不提供药品销售或代购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