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美替胺是由武田制药研发的选择性MT1/MT2褪黑素受体激动剂,2005年获FDA批准用于治疗失眠。通过模拟褪黑素调节睡眠周期,具有快速吸收、短半衰期特点。
以入睡困难为特征的失眠的管理。减少短暂性失眠患者的睡眠潜伏期。减少接受治疗长达35天的慢性失眠患者的睡眠潜伏期。
每日口服8毫克,每日最大剂量不超过8毫克
睡前30分钟内口服给药,避免在高脂肪餐时或高脂肪餐后立即给药,因为可能会降低吸收率。
因篇幅受限,详细内容请查看药品原版说明书,具体用药请按医生指导执行。
头痛、嗜睡、头晕、乏力、恶心、失眠加重、上呼吸道感染、腹泻、肌痛、抑郁、味觉障碍、关节痛。
因篇幅受限,详细内容请查看药品原版说明书,具体用药请按医生指导执行。
睡眠障碍可能是躯体或精神疾病的表现,需在症状治疗前仔细评估患者。若失眠在合理疗程后未缓解、加重或出现新的认知/行为异常,需进一步评估潜在疾病。
雷美替胺可能引发复杂行为(如睡眠驾驶、无意识打电话或进食),且事后无记忆。
雷美替胺可能发生过敏性休克或血管性水肿,甚至首次用药即可出现。
雷美替胺可能引起认知和行为改变,抑郁症患者可能出现抑郁加重或自杀意念。发现新发精神异常需立即评估。
长期使用雷美替胺(6个月,16mg/日)可能升高催乳素水平。个案报告显示长期治疗(12个月)可能导致晨间皮质醇异常或催乳素瘤(因果关系未明确)。若出现闭经、溢乳、性欲减退或不孕,建议检测催乳素或睾酮水平。
即使超剂量(20倍推荐量)亦未发现滥用倾向,无躯体依赖性证据。
(1)长期治疗(35天)后停药未观察到戒断症状或反弹性失眠。
(2)雷美替胺(Ramelteon)禁忌症
(3)对雷美替胺或配方中的任何成分过敏。
动物实验证实对胎儿有危害,但缺乏充分的人类临床研究数据,仅在孕妇获益明确大于胎儿风险时方可考虑使用。
在大鼠的乳汁中分布;不知道是否分布到人乳中。不推荐使用。
在儿科患者中尚未确定安全性和有效性。
增加对药物和活性代谢物的暴露。然而,与年轻人相比,安全性或有效性没有总体差异。
中度肝功能不全患者慎用;避免用于严重肝功能不全患者。
参考资料: https://www.drugs.com/monograph/ramelteon.html#interactions
[ 免责声明 ] 本页面内容来自公开渠道(如FDA官网、Drugs官网、原研药厂官网等),仅供持有医疗专业资质的人员用于医学药学研究参考,不构成任何治疗建议或药品推荐。所涉药品可能未在中国大陆获批上市,不适用于中国境内销售和使用。如需治疗,请咨询正规医疗机构。本站不提供药品销售或代购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