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靶向治疗是指针对参与肿瘤发生发展过程的细胞信号传导和其他生物学途径的治疗手段。广义的靶点则包括参与肿瘤细胞分化、周期、凋亡、迁移、浸润、淋巴转移、全身转移等过程的、从DNA到蛋白/酶水平的任何亚分子。分子靶向是靶向治疗中特异性最高层次,从分子水平抑制肿瘤生长和肿瘤新生血管形成,特异性针对肿瘤细胞,对正常细胞影响较小,具有“稳、准、狠”的特点。
多吉美简介:是第一个获得III期临床研究证据支持治疗HCC的分子靶向药物,是唯一被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及中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CFDA)批准用于一线治疗无法手术或远期转移HCC的靶向药物。多吉美是一种多激酶抑制剂,能同时抑制多种存在于细胞内和细胞表面的激酶,包括RAF激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β(PDGFR-β)、KIT和FLT-3。
多吉美具有双重抗肿瘤效应,一方面,它可以通过抑制RAF/MEK/ERK信号传导通路,直接抑制肿瘤生长;另一方面,它又可通过抑制VEGFR和PDGFR而阻断肿瘤新生血管的形成,间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
双重作用机制:一方面多吉美可以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可以理解为抑制种子生长,抑制残存肿瘤细胞包括微小病灶及循环肿瘤细胞。另一方面多吉美可以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可以这样理解就是使苗生长的土壤使它贫瘠,这样苗就不长也就是肿瘤细胞不生长了,抑制了肿瘤血管的生成。通过这两方面达到抑制肿瘤生长的目的,可以显著延长患者生存时间,能够稳定病情及改善预后。
作为唯一一个被批准用于肝癌治疗的靶向药物,多吉美在多项研究中均显示具有良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目前多吉美主要用于中晚期肝癌失去手术机会的单药治疗或联合TACE治疗,术后复发的治疗,也有不少医生建议在肝癌切除术后应用多吉美进行预防性治疗。非根治性肝癌切除手术后应用多吉美已被大多数医生认可,但是对于根治性切除手术后应用多吉美是否使患者获益尚存在一定的争议。
服药须知:第一周,一天一次,一次2粒;第二周,一天二次,早晚,2粒﹢1粒,一共3粒;第三周,一天二次,早晚,2粒﹢2粒,一共4粒;饭前1小时或者饭后2小时服药;中脂肪、低脂肪饮食;服药间隔11小时左右
多吉美引起的常见不良事件包括皮疹、腹泻、血压升高,以及手掌或足底部发红、疼痛、肿胀或出现水疱。在临床试验中,最常见的与治疗有关的不良事件有腹泻、皮疹/脱屑、疲劳、手足部皮肤反应、脱发、恶心、呕吐、瘙痒、高血压和食欲减退。在多吉美治疗的患者中,3级和4级不良事件的数目分别占不良事件总数的31%和7%,而安慰剂对照组患者则分别为22%和6%。导致患者用药减量或停药的最常见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皮肤反应和肝功能障碍。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整理于FDA说明书、DRUGS及网络,仅作信息交流之目的,文中观点不代表医伴旅立场,亦不代表医伴旅支持或反对文中观点。本文也不是治疗方案推荐。页面内容仅供医学药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具体用药请咨询主治医师,本站只做信息展示,不销售药品。如需获得治疗方案指导,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参考资料: FDA说明书,FDA更新于2023年8月的说明书,https://www.accessdata.fda.gov/scripts/cder/daf/index.cfm?event=overview.process&ApplNo=021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