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片来源: 图片来自公开渠道(如FDA官网、Drugs官网、原研药厂官网等),仅供参考。
托匹司他(Topiroxostat)属于新型高选择性、可逆性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该药物于2013年6月28日在日本获批上市。
托匹司他通过抑制尿酸生成酶,有效降低血尿酸水平,减少痛风发作频率及严重程度,同时可能改善高尿酸血症相关肾脏问题。其独特作用机制为痛风及高尿酸血症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尤其适用于肾功能不全患者。

托匹司他是一种常用于治疗痛风及高尿酸血症的药物,正确理解其说明书至关重要。说明书涵盖药物成分、适应症、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等关键信息。本文将对托匹司他的说明书内容进行详细解析,帮助患者准确掌握药物使用方法,确保可靠有效的治疗。
通用名称:托匹司他、Topiroxostat
商品名称:Topiloric、トピロリック錠
托匹司他的作用靶点是黄嘌呤氧化酶。通过抑制黄嘌呤氧化酶的活性,阻断尿酸的合成过程,降低体内尿酸水平。
适应症:痛风、高尿酸血症。
适应人群:需药物干预以控制尿酸水平的成人患者(18岁及以上)。
40mg*100片/盒。
本品为白色至淡黄白色的素片。片剂设计有明确刻痕,便于分割。
活性成分:托匹司他(Topiroxostat)。
1、开始服用1天2次,1次半粒,早晚各服用一次。
2、服用期间,建议检查血糖值,没有降的情况下继续加量。
3、维持剂量在1天2次,1次1粒半(60mg)。
4、最大服用量1天2次,1次2粒(80mg)。
具体您可以阅读托匹司他完整用法用量信息,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正确用药。推荐文章:托匹司他(Topiroxostat)的用法用量。
ALT/AST升高、痛风性关节炎、四肢痛。
胃肠系统:口内炎、恶心、腹泻。
代谢系统:血甘油三酯升高。
皮肤:皮疹、多形红斑(罕见)。
血液系统:白细胞计数异常。
肝功能障碍(发生率2.9%,重症0.2%)。
具体您可以阅读托匹司他完整副作用信息,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正确用药。推荐文章:托匹司他(Topiroxostat)的副作用。
痛风发作:治疗初期可能诱发痛风,需继续用药并联合抗炎治疗。
肝功能监测:定期检查ALT/AST,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PTP包装警示:需从铝箔中取出服用,避免误吞导致食管损伤。
【孕妇】对于妊娠期或可能怀孕的女性,仅在评估治疗获益明显大于潜在风险时考虑使用。
【哺乳期女性】用药时应综合评估母乳喂养的益处与婴儿潜在风险,必要时可调整哺乳方案或暂停喂养。
【具有生殖潜力的男性和女性】用药前应告知患者可能存在的生殖风险;如无迫切治疗指征,建议采取有效避孕措施。说明书中尚未明确具体的生殖安全指导意见,请结合临床经验进行风险评估。
【儿童使用】目前尚无针对儿童的充分临床试验数据,故儿童用药安全性及有效性未明确,不推荐用于儿童。
【老年人使用】高龄患者可能伴有器官功能下降,用药时应从低剂量起始,并密切监测不良反应。虽然部分药代动力学数据提示老年人与非老年群体间差异不显著,但个体化调整仍是必要的。
【肾功能损害】对于轻度至中度肾功能损害患者(如eGFR30-90mL/min/1.73m²),现有数据显示药代动力学无显著改变;对于重度肾功能不全患者(eGFR<30mL/min/1.73m²),因缺乏充分临床试验数据,建议慎用或在严格监控下使用。
【肝功能损害】对于ALT或AST≥100IU/L的患者,尚无充分的安全性数据;用药时需特别关注肝功能指标,必要时考虑调整剂量或停药。
本品禁用于下列患者:
对托匹司他或其制剂中任一成分(包括乳糖水合物、结晶纤维素等)过敏者。
正在接受美尔卡普托嘌呤水合物或硫唑嘌呤治疗的患者,因两药均参与嘌呤代谢,合用可能增加骨髓抑制等严重不良反应。
巯嘌呤水合物、硫唑嘌呤:巯嘌呤是硫唑嘌呤的主要代谢产物,其代谢依赖黄嘌呤氧化酶。托匹司他可强效抑制黄嘌呤氧化酶,导致巯嘌呤血中浓度显著升高,显著增强骨髓抑制(如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等严重副作用风险,因此严禁与上述两种药物联用。
华法林:托匹司他可能抑制华法林的肝代谢酶(如CYP酶系),导致华法林代谢受阻、血中浓度升高,增强其抗凝作用,增加出血风险。联用期间需定期监测凝血功能(如INR值),根据结果调整华法林剂量。
维达列汀(Vidarabine):维达列汀的代谢依赖黄嘌呤氧化酶,托匹司他可抑制该酶活性,导致维达列汀代谢受抑、作用增强,可能加重其幻视、震颤、神经障碍等副作用。联用前需评估获益风险,联用期间密切观察患者神经系统症状。
黄嘌呤类药物(如茶碱):茶碱等黄嘌呤类药物的代谢需黄嘌呤氧化酶参与,托匹司他可抑制该酶,导致茶碱血中浓度升高,可能诱发茶碱相关毒性反应(如心悸、手抖、恶心)。联用期间需监测茶碱血药浓度,并根据浓度调整茶碱剂量。
去羟肌苷(Didanosine):去羟肌苷的代谢依赖黄嘌呤氧化酶,托匹司他可抑制该酶活性,导致去羟肌苷血中浓度升高,增加其不良反应(如胰腺炎、外周神经病变)风险。联用期间需密切监测患者症状,必要时调整去羟肌苷剂量。
尚不明确。如发生过量,需对症支持治疗。
吸收:空腹Cmax较餐后高30%,但AUC无显著差异。
分布:血浆蛋白结合率97.5%-98.8%。
代谢:主要经UGT1A9介导的葡萄糖醛酸化代谢。
排泄:尿中排泄以代谢物为主(48小时内59.9%),半衰期约4-8小时。
需在室温环境下保存,避免阳光直射、高温及潮湿环境;保存时需远离儿童,防止误服。
日本富士
参考资料:日本药监局更新于2024年12月,说明书网址:https://www.info.pmda.go.jp/go/pack/3949004F1036_1_08/?view=frame&style=XML&lang=ja
[ 免责声明 ] 本页面内容来自公开渠道(如FDA官网、Drugs官网、原研药厂官网等),仅供持有医疗专业资质的人员用于医学药学研究参考,不构成任何治疗建议或药品推荐。所涉药品可能未在中国大陆获批上市,不适用于中国境内销售和使用。如需治疗,请咨询正规医疗机构。本站不提供药品销售或代购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