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是肝细胞癌(HCC)发生的关键因素。慢性HCV感染病例存在发生肝硬化的风险。肝硬化患者每年发生肝细胞癌的风险为1-5%。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治愈HCV可以预防HCV患者的肝细胞癌发展。之前的研究已经证实,含干扰素(IFN)的抗病毒治疗能够降低肝细胞癌的发病率,特别是在实现持续病毒应答(SVR)的患者中。最近,HCV基因1和2型患者(无论是否存在肝硬化)使用直接抗病毒药物(DAA)的标准治疗方案,治愈率超过95%,预计未来全世界丙肝治愈患者的数量将显著增加。
据报道,之前曾接受干扰素治疗的SVR患者肝细胞癌发生率为2.5%-4.2%。日本的一些研究报道,年龄大、甲胎蛋白(AFP)水平高、基线时发生肝纤维化进展以及既往或隐匿HBV感染是SVR-肝细胞癌(实现持续病毒应答后出现肝癌)的危险因素。在美国,El-Serarg等报道,年龄较大、持续病毒应答(SVR)时出现肝硬化、糖尿病和酗酒与SVR-肝细胞癌高风险相关。Makiyama等人推测,在干扰素治愈HCV之前,亚临床肝细胞癌就存在于纤维化肝脏中。另外,有几例肝细胞癌是在SVR超过10年后被发现的。目前,美国肝病研究协会(AASLD)的指南建议在SVR后进行随访,特别是对于晚期纤维化患者。有必要制定全面且符合成本效益的鉴定标准,识别所有存在SVR-肝细胞癌患病风险的患者。
肝星状细胞(HSC)构成肝窦血管壁并且是肝脏中的主要维生素A储存位置。在肝损伤时,HSC经历活化并分化成产生胶原蛋白和其他细胞外基质(ECM)成分的肌成纤维细胞,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增加。
研究表明,细胞红蛋白(CYGB)是人类肝星状细胞(HSC)的标记物。2001年在大鼠HSC中最初在检测到CYGB,是哺乳动物中鉴定的第四种珠蛋白。人们认为CYGB促进氧气通过组织扩散,清除一氧化氮和其他活性氧,在氧化应激过程中具有保护作用,抑制肿瘤发生。由于在门肌肌成纤维细胞中不存在CYGB,因此它是区分活化的人类HSC和肌成纤维细胞的有效指标。本研究旨在阐明使用干扰素治疗达到SVR后发展为肝细胞癌的患者的临床和组织病理学特征。
用干扰素(IFN)治疗的654名实现持续病毒应答(SVR)患者中,在开始干扰素治疗前和SVR后接受过肝活检的34名患者入组:11例肝细胞癌患者和23例无肝细胞癌患者(男性/女性,年龄分别为58±5和54±11岁)。我们比较了两组患者的临床和组织病理学因素。还进行了细胞红蛋白(CYGB)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检测。
在基线开始干扰素治疗前,SVR-非肝细胞癌组和SVR-肝细胞癌组之间HBc抗体阳性、凝血酶原活性和组织学炎症级别存在显著差异。新Inuyama系统的组织病理学评估显示,在97±72个月观察期间,SVR-肝细胞癌组炎症级别从2.1±0.6改善为1.0±0.6(p<0.0001),而纤维化阶段保持不变,2.3±0.9 vs.2.0±1.2(p=0.2749)。SVR-非肝细胞癌组的炎症级别和纤维化阶段均显著改善。在SVR-非肝细胞癌组中胶原沉积面积百分数显著降低,而SVR-肝细胞癌组没有变化。SVR-肝细胞癌组患者肝脏纤维化组织中仍存在CYGB和α-SMA阳性肝星状细胞(HSC)。
干扰素方案不良反应较多。直接抗病毒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较少,索非布韦/达卡他韦方案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最低。研究者得出结论,丙肝患者实现持续病毒应答(SVR)后,如果纤维化没有持续消退,组织病理学不改善,肝癌肝细胞癌的风险高。肝星状细胞(HSC)活化可抑制SVR后纤维化的改善并可能促发肝癌。
本内容为医伴旅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医伴旅:寻找优质医疗资源,伴您走上康复之旅
[ 免责声明 ] 本页面内容来自公开渠道(如FDA官网、Drugs官网、原研药厂官网等),仅供持有医疗专业资质的人员用于医学药学研究参考,不构成任何治疗建议或药品推荐。所涉药品可能未在中国大陆获批上市,不适用于中国境内销售和使用。如需治疗,请咨询正规医疗机构。本站不提供药品销售或代购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