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帕鸣是一种从吸水链霉菌(Streptomyees hygroscopicus)自然产生的一种亲脂性含氮36$大环内酯抗生素,分子式 为C51H79NO13,分子量为914.17。雷帕鸣为白色结晶,熔点183~184℃,旋光度-147°~-157°(c=l.02,三氯甲烷)。溶于甲醇、乙醇、丙酮、乙酸乙酯、氯仿或乙醚,难溶于己烷或石油醚,不溶于水。
雷帕鸣与FK506 是结构上的同系物,虽作用于相同的受体,但它们的免疫作用机制不同。FK506 抑制T淋巴细胞由G0 期到G1 期的增殖,而雷帕鸣则通过不同的细胞因子受体阻断信号传导,阻断T淋巴细胞及其他细胞由GI 期到S 期的进程,与FK506 相比,雷帕鸣可阻断T 淋巴细胞和B 淋巴细胞的钙依赖性和非钙依赖性的信号传导通路P1。目前研究表明:FK506 和环抱菌素A通过抑制钙调磷酸酶产生免疫抑制作用,雷帕鸣则通过影响独特的细胞信号传导途径来抑制机体免疫功能。雷帕鸣与FK506在体内共用相同的受体,即FK506 免疫结合蛋白( FKBP ) ,雷帕鸣与FKBP 结合后,一方面通过抑制70- KSU6 激酶(p7) 的激活,使核糖体40S 亚单位S6 蛋白不能磷酸化g7影响蛋白质的合成; 另一方面通过抑制细胞周期蛋白(Cyclin ) D2,D3 和细胞周期依赖性激酶即cdk4, cdk6 的表达和Cyclin E- cdk2 复合物的激活使细胞停滞干GI 中晚期,不能继续增殖。其直接作用靶点可能是一个与磷脂酞肌醇激酶具有同源序列的蛋白mammalian ' rOR (m TOR ) ,即雷帕鸣和FKBP 复合物与m TOR 结合产物可阻断H,- 2,U,- 15 或CD28/B7 共刺激途径激活m TOR 所引发的免疫反应,从而发挥强大的免疫抑制效果。
参考资料: FDA说明书更新于2022年8月,FDA说明书网址:https://www.accessdata.fda.gov/scripts/cder/daf/index.cfm?event=overview.process&ApplNo=021110
[ 免责声明 ] 本页面内容来自公开渠道(如FDA官网、Drugs官网、原研药厂官网等),仅供持有医疗专业资质的人员用于医学药学研究参考,不构成任何治疗建议或药品推荐。所涉药品可能未在中国大陆获批上市,不适用于中国境内销售和使用。如需治疗,请咨询正规医疗机构。本站不提供药品销售或代购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