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曼托坦(米托坦)是由美国的百时美施贵宝生存研发的,主要用于治疗肾上腺间皮瘤的靶向治疗药物,近些年肾上腺间皮瘤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已经成为新兴的癌症恶性肿瘤。但是好在对于这种癌症我们也并不是没有靶向治疗方案,曼托坦(米托坦)正是一款被研究者称之为肾上腺间皮瘤的克星的靶向药物,那曼托坦(米托坦)效果如何?
德国Würzburg大学附属医院Martin Fassnacht博士等人对肾上腺皮质癌的联合化疗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者随机指定304名晚期肾上腺皮质癌患者接受曼托坦(米托坦)联合依托泊苷(在2至4天内每平米体表面积100 mg),阿霉素(第1天给予每平米体表40 mg)及顺铂(每3至4天每平米体表面积40 mg)(EDP)(这一治疗方式每4周一疗程),或联合链脲霉素(链唑霉素)(第1循环的1至5天内给予1 g;随后每一循环的第1天给予2 g;3周为一循环)进行治疗。疾病进展期患者接受修正的食物疗法作为二线治疗方式。试验首要研究指标为总体存活率。
研究者发现,对于一线治疗,EDP–曼托坦(米托坦)治疗组患者与链唑霉素-米托坦治疗组相比应答率有显着性提高(23.2% vs. 9.2%, P<0.001),并且无疾病进展中位生存期也更长(5.0 月vs. 2.1 月; 危害比, 0.55; 95% 置信区间[CI], 0.43 至0.69; P<0.001);两组间总体生存率无显着性差异(14.8 月VS 12.0 月; 危害比, 0.79; 95% CI, 0.61 至1.02; P=0.07)。在接受修正的食物疗法以进行二线治疗的185名患者中,EDP–米托坦治疗组患者无疾病进展中位生存期为5.6月,链唑霉素-曼托坦(米托坦)治疗组则为2.2月。
没有接受变更的二线治疗的患者前者组有更优的总体生存率,EDP–曼托坦(米托坦)治疗组与链唑霉素-曼托坦(米托坦)治疗组分别为17.1月和4.7月。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没有显着性的组间差异。研究者由此得出结论,作为一线治疗策略,EDP–曼托坦(米托坦)治疗比链唑霉素-曼托坦(米托坦)治疗的无疾病进展生存期及应答率均有显着性的提高,两组间毒性事件发生率相似,然而,总体生存率无显着性差异。
[ 免责声明 ] 本页面内容来自公开渠道(如FDA官网、Drugs官网、原研药厂官网等),仅供持有医疗专业资质的人员用于医学药学研究参考,不构成任何治疗建议或药品推荐。所涉药品可能未在中国大陆获批上市,不适用于中国境内销售和使用。如需治疗,请咨询正规医疗机构。本站不提供药品销售或代购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