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贝派地酸(Nilemdo)用药期间可引起上呼吸道感染、肌肉痉挛、高尿酸血症、背痛、腹痛、支气管炎等副作用,需要进行相应的处理。
(1)、发生率:是贝派地酸最常见的副作用之一,约16%-26%的服药患者出现高尿酸血症,而安慰剂组为8%-9.5%。约1.5%-3.2%的患者出现痛风。
(2)、特点:血尿酸水平通常在治疗开始后4周内升高,并持续于整个治疗期,停药后可恢复。
(3)、症状:关节(尤其脚趾)突发红、肿、热、剧痛,可能是痛风发作的迹象。
(1)、发生率:虽不常见(0.5%-1.2%),但后果严重。
(2)、特点:可发生在开始治疗后的数周至数月内,最常累及肩部(旋转袖)、肱二头肌和跟腱。
(3)、高危人群:年龄超过60岁、正在使用皮质类固醇或氟喹诺酮类抗生素、有肾功能衰竭或有肌腱病史的患者。
(1)、贫血:发生率约2.8%-5%。
(2)、肝酶升高:约2.1%-4.5%的患者出现转氨酶(ALT/AST)升高。
(3)、血肌酐与尿素氮升高:提示可能对肾功能有轻微影响。
(4)、白细胞减少与血小板增多:通常无症状,不增加血栓风险。
肌肉痉挛、上呼吸道感染、背痛、四肢疼痛、腹痛或不适、支气管炎、胆石症等。

图片来自公开渠道(如FDA官网、原研药厂官网等),仅供参考。
(1)、定期监测:在治疗初期和期间定期检查血尿酸水平。
(2)、生活方式干预:多饮水,限制高嘌呤食物(如红肉、海鲜)和酒精摄入。
(3)、药物治疗:若出现无症状性高尿酸血症,医生可能建议使用降尿酸药物(如别嘌醇、非布司他)。若急性痛风发作,需使用非甾体抗炎药(NSAIDs)、秋水仙碱等进行治疗。
(4)、就医指征:一旦出现关节红、肿、热、痛,应立即就医。
(1)、立即停药:若出现肌腱疼痛、肿胀或炎症,尤其是听到或感觉到“啪”的断裂声时,必须立即停用贝派地酸并紧急就医。
(2)、充分休息:停止所有运动和使用受累部位。
(3)、高危人群慎用:有肌腱疾病或断裂史的患者应避免使用本品。
(1)、定期复查:按医嘱定期监测血常规、肝肾功能。
(2)、对症处理:大多数肝酶升高是暂时且无症状的,通常会自行恢复。若持续显著升高,需评估利弊。对于贫血,可根据严重程度补充铁剂或采取其他措施。
(1)、作用机制:贝派地酸会显著增加这两种他汀在体内的血药浓度。
(2)、临床影响:增加发生他汀相关肌病(肌肉疼痛、无力)甚至横纹肌溶解的风险。
(3)、用药建议:避免与辛伐他汀>20mg/日同时使用,避免与普伐他汀>40mg/日同时使用。
(1)、与皮质类固醇、氟喹诺酮类抗生素(如左氧氟沙星):合用会进一步增加肌腱断裂的风险,应尽量避免。
(2)、与丙磺舒:会轻度增加贝派地酸血药浓度,但通常无需调整剂量。
(3)、与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存在弱相互作用,可能导致其血药浓度一定程度升高,但一般不影响使用。
(4)、与依折麦布、华法林、二甲双胍、口服避孕药:无显著相互作用,可安全合用。
参考资料: FDA说明书更新于2024年3月,FDA说明书网址:https://www.accessdata.fda.gov/scripts/cder/daf/index.cfm?event=BasicSearch.process&ApplNo=211616
[ 免责声明 ] 本页面内容来自公开渠道(如FDA官网、Drugs官网、原研药厂官网等),仅供持有医疗专业资质的人员用于医学药学研究参考,不构成任何治疗建议或药品推荐。所涉药品可能未在中国大陆获批上市,不适用于中国境内销售和使用。如需治疗,请咨询正规医疗机构。本站不提供药品销售或代购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