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 图片来自公开渠道(如FDA官网、Drugs官网、原研药厂官网等),仅供参考。
在使用伐美妥司他期间,如出现下列症状,应立即就医:
骨髓抑制:较为常见,表现为血小板减少(发生率48.4%)、贫血(28.4%)、中性粒细胞减少(21.8%)、白细胞减少(13.3%)、淋巴细胞减少(6.2%),可能导致出血、感染风险升高,需定期监测血常规。
感染症:发生率12.4%,可出现上呼吸道感染(2.2%)、新型冠状病毒肺炎(1.3%)等,临床需密切观察患者是否出现发热、咳嗽等感染症状,及时干预。
部分副作用通常无需医疗干预,随着身体适应可能自行消失。若持续或令人困扰,应咨询医护人员。
皮肤:脱毛症、皮疹(发生率10%~20%),皮肤干燥(发生率低于10%)。
精神神经系统:味觉不全较为突出,发生率31.6%。
呼吸系统:可出现咳嗽(发生率低于10%)。
消化系统:恶心、腹泻(发生率10%~20%)。
肝脏:可能出现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升高、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升高(发生率低于10%),需定期监测肝功能。
全身症状:疲劳(发生率10%~20%),食欲减退、发热、末梢性水肿(发生率低于10%)。
伐美妥司他的不良反应类型多样,既包括血液学毒性,也涉及非血液学反应。多数情况在医生指导下停药或调整剂量后可逐步缓解。临床中应保持动态监测,及早识别风险并采取干预措施。合理处理副作用,不仅有助于延续治疗,也能提升患者的整体耐受性与依从性。
参考资料: 日本药监局说明书更新于2024年6月,说明书网址:https://www.info.pmda.go.jp/go/pack/4291079F1026_1_03/?view=frame&style=XML&lang=ja
[ 免责声明 ] 本页面内容来自公开渠道(如FDA官网、Drugs官网、原研药厂官网等),仅供持有医疗专业资质的人员用于医学药学研究参考,不构成任何治疗建议或药品推荐。所涉药品可能未在中国大陆获批上市,不适用于中国境内销售和使用。如需治疗,请咨询正规医疗机构。本站不提供药品销售或代购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