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 图片来自公开渠道(如FDA官网、Drugs官网、原研药厂官网等),仅供参考。
阿米吡啶(Firdapse)是由美国BioMarin Pharmaceutical(拜玛林制药公司)研发的电压门控钾通道阻滞剂,2018年经FDA批准上市,成为全球首个针对Lambert-Eaton肌无力综合征(LEMS)的靶向疗法。目前,阿米吡啶已在美、欧、日等30余个国家获批,并被纳入美国罕见病药物保障体系。
2024年5月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已批准其补充新药申请,将Firdapse®(阿米吡啶)用于治疗兰伯特-伊顿肌无力综合征(LEMS)时,成人及体重超过45kg的儿科患者的每日最大推荐剂量从80mg提高至100mg。这一提高的每日最大剂量为医疗服务提供者和患者在LEMS的治疗方案中提供了更大的灵活性。
阿米吡啶(Amifampridine)属于电压门控钾通道靶向调节剂,通过特异性阻断神经元膜上的Kv通道,抑制钾离子外流,延长动作电位复极过程,从而增强突触前膜钙离子内流,促进乙酰胆碱囊泡释放。
通用名称:阿米吡啶、Amifampridine
商品名称:Firdapse
神经元电压门控钾通道(Kv1家族,主要亚型Kv1.1/1.2)
适应症
Lambert-Eaton肌无力综合征(LEMS)
适用人群
6岁及以上儿童及成人LEMS患者(涵盖自身免疫型及副肿瘤型亚组),需排除合并癫痫病史或对氨基吡啶类过敏者。
规格:10mg*100片/盒;
剂型:片剂,白色至类白色圆形双凸片,非刻痕面压印“CATALYST”,刻痕面标识“211/10”。
活性成分:阿米吡啶磷酸盐。
成人及≥45kg儿童
起始:15-30mg/日,分3-5次口服
递增:每3-4日上调5mg,直至最佳疗效(单次≤20mg,日极量100mg)
<45kg儿童
起始:5-15mg/日,分3-5次口服
递增:每3–4日上调2.5mg,直至最佳疗效(单次≤10mg,日极量50mg)
肝/肾功能不全(CLcr15-90mL/min):起始剂量降至成人15mg/日或儿童5mg/日
NAT2慢代谢表型:基因检测确认者需减量50%起始
鼻饲或吞咽障碍:无菌水配制1mg/mL混悬液(每片+10mL水,振荡30秒),24小时内冷藏使用。
具体您可以阅读阿米吡啶完整用药指南,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正确用药。推荐文章:阿米吡啶的用法用量。
感觉异常(包括口腔感觉异常、口腔感觉减退)、上呼吸道感染、腹痛、恶心、腹泻、头痛、肝酶升高(包括丙氨酸转氨酶、天门冬氨酸转氨酶、乳酸脱氢酶、γ-谷氨酰转移酶升高)、背痛、高血压、肌肉痉挛。
呼吸困难、尿路感染、胃食管反流、失眠、外周水肿、发热、病毒感染、肌酸磷酸激酶升高、抑郁、红斑、高胆固醇血症、流感。
与成人相似,但有2例儿童在剂量≥60mg/日时出现具有临床意义的体重减轻。
阿米吡啶的副作用具有多样性,建议您阅读阿米吡啶完整副作用信息,推荐文章:阿米吡啶的副作用。
【孕妇】无人类数据,动物研究显示可能致胎儿伤害,有妊娠暴露登记,需告知医生并考虑登记。
【哺乳期女性】药物可能进入乳汁,需权衡母乳喂养益处与潜在风险后决策。
【儿童】6岁及以上安全性和有效性已确立,6岁以下尚未明确。
【老年人】通常从低剂量开始,考虑肝、肾、心功能及合并症或合并用药情况。
【肾功能损害】肌酐清除率15-90mL/min者从最低初始剂量开始,密切监测,终末期肾病无推荐剂量。
【肝功能损害】无论程度均从最低初始剂量开始,监测不良反应,重度肝损未研究。
【NAT2慢代谢者】药物暴露量显著增加,从最低初始剂量开始,密切监测并调整剂量。
阿米吡啶禁用于以下患者:
1.有癫痫病史者;
2.对阿米吡啶或其他氨基吡啶过敏者。
阿米吡啶与降低癫痫阈值的药物合用可能增加癫痫发作风险。临床需权衡风险后谨慎决定是否合用。
阿米吡啶与具有胆碱能作用的药物(如直接或间接胆碱酯酶抑制剂)合用可能增强双方的胆碱能效应,增加不良反应风险。
疑似过量患者应监测本品不良反应或效应的加重症状,立即采取对症治疗。
吸收:阿米吡啶的达峰时间为20分钟至1小时,食物对其暴露量无临床显著影响。
分布:说明书中尚未明确。
代谢:主要经N-乙酰转移酶2(NAT2)代谢为inactive代谢物3-N-乙酰-阿米吡啶。
排泄:4小时内,93%-100%的剂量以原形或代谢物形式经尿液排泄,终末半衰期为1.8-2.5小时。
原研片剂:常温(20℃-25℃)避光保存,开封后干燥剂防潮。
BioMarin Pharmaceutical(拜玛林制药公司)
参考资料:FDA说明书更新于2024年5月,FDA说明书网址:https://www.accessdata.fda.gov/scripts/cder/daf/index.cfm?event=overview.process&ApplNo=208078
[ 免责声明 ] 本页面内容来自公开渠道(如FDA官网、Drugs官网、原研药厂官网等),仅供持有医疗专业资质的人员用于医学药学研究参考,不构成任何治疗建议或药品推荐。所涉药品可能未在中国大陆获批上市,不适用于中国境内销售和使用。如需治疗,请咨询正规医疗机构。本站不提供药品销售或代购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