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 图片来自公开渠道(如FDA官网、Drugs官网、原研药厂官网等),仅供参考。
宗格替尼由德国勃林格殷格翰(Boehringer Ingelheim)研发。美国FDA于2025年加速批准该药用于治疗携带HER2-TKD激活突变且经系统治疗失败的不可切除或转移性非鳞NSCLC成人患者,成为首款口服靶向药物。
2025年8月,美国FDA批准Oncomine™DxTargetTest作为宗格替尼的伴随诊断工具,用于筛选HER2-TKD突变的NSCLC患者。这一配套诊断的获批,使精准治疗能力显著增强。
宗格替尼为一种激酶抑制剂,主要通过抑制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的磷酸化及其下游信号传导,发挥抗肿瘤作用。适用于特定类型肺癌患者的治疗,其获批基于客观缓解率和缓解持续时间,长期临床获益需进一步确认。
通用名称:宗格替尼、Zongertinib
商品名称:Hernexeos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又称ERBB2)酪氨酸激酶域激活突变
适用于治疗成年患者中不可切除或转移性非鳞状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且需满足以下条件:
肿瘤经FDA批准的检测确认存在HER2酪氨酸激酶域激活突变;
患者已接受过既往系统治疗。
规格:片剂,60mg*60片/盒;
性状:黄色、椭圆形、双凸面薄膜包衣片,一面印有“L6”,另一面印有勃林格殷格翰公司标志。
活性成分:zongertinib(宗格替尼),每片含60mg。
辅料:胶体二氧化硅、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醋酸羟丙甲纤维素琥珀酸酯、甘露醇、微晶纤维素、硬脂富马酸钠;薄膜包衣成分包括黄氧化铁、甘油单双癸酸酯、聚乙烯醇、十二烷基硫酸钠、滑石粉、二氧化钛。
选择不可切除或转移性非鳞状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治疗时,需基于肿瘤标本中HER2酪氨酸激酶域激活突变的存在。
推荐剂量基于患者体重:
体重<90kg:120mg,每日一次;
体重≥90kg:180mg,每日一次。
给药方式:口服,可随餐或空腹服用,直至疾病进展或出现不可接受的毒性。
服用方法:整片用温水吞服,不得拆分、压碎或咀嚼。
若漏服时间在12小时内,应尽快补服;
若漏服时间超过12小时,应跳过该次剂量,按常规时间服用下一剂。
若服药后发生呕吐,无需补服额外剂量,按常规时间服用下一剂即可。
剂量降低方案:
宗格替尼的初始剂量为180mg,若需首次减量则调整为120mg,第二次减量为60mg。若起始剂量为120mg,首次减量应为60mg,若仍不能耐受则需停药。若患者无法耐受每日60mg的剂量,应永久停用宗格替尼。
与强CYP3A诱导剂合用:应避免合用;若不可避免,需按体重增加剂量:
体重<90kg:从120mg增至240mg;
体重≥90kg:从180mg增至360mg。
停用强CYP3A诱导剂后,需在7~14天内恢复合用前的宗格替尼剂量。
因篇幅限制,具体剂量调整您可以阅读宗格替尼完整用法用量信息,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正确用药。推荐文章:宗格替尼的用法用量。
最常见(≥20%)的不良反应:腹泻(53%)、肝毒性(27%)、皮疹(27%)、疲劳(22%)、恶心(21%)。
最常见(≥2%)的3或4级实验室异常:淋巴细胞减少(9%)、丙氨酸转氨酶(ALT)升高(5%)、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升高(4.3%)、钾减少(2.7%)、γ-谷氨酰转移酶升高(2.7%)。
严重不良反应(≥2%):呼吸困难(4.8%)、肺栓塞(4.8%)、肝毒性(2.9%)、肺炎(2.9%);致命不良反应偶见(1%,因肺炎)。
具体您可以阅读宗格替尼完整副作用信息,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正确用药。推荐文章:宗格替尼的副作用。
可能导致严重甚至危及生命的肝毒性(包括药物性肝损伤、肝功能衰竭)。治疗前需检测肝功能(ALT、AST、总胆红素),治疗前12周每2周检测一次,之后每月检测一次;若出现转氨酶升高,需更频繁监测。根据严重程度暂停、减量或永久停药。
可能导致严重左心室功能障碍。治疗前需评估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治疗期间定期监测;根据严重程度暂停、减量或永久停药。
可能导致严重甚至危及生命的间质性肺病(ILD)/肺炎。监测患者新出现或加重的呼吸道症状(如呼吸困难、咳嗽、发热);根据严重程度暂停、减量或永久停药。
可能对胎儿造成伤害。告知孕妇及有生殖潜力的女性潜在风险,建议有生殖潜力的女性在治疗期间及末次剂量后2周使用有效避孕措施。
【孕妇】基于动物研究及作用机制,宗格替尼可能导致胎儿伤害(如结构异常、生长异常)。尚无人类孕期使用数据。建议告知孕妇潜在风险;有生殖潜力的女性在治疗前需确认妊娠状态。
【哺乳期女性】尚无宗格替尼或其代谢物进入人乳的证据,可能对乳儿造成严重不良反应。建议治疗期间及末次剂量后2周内避免哺乳。
【具有生殖潜力的男性和女性】女性治疗前需进行妊娠测试;治疗期间及末次剂量后2周需使用有效避孕措施;基于动物研究,可能损害生育力(可逆)。男性基于动物研究,可能损害生育力(睾丸影响在4周恢复期内不可逆)。
【儿童使用】尚未确立宗格替尼在儿科患者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老年人使用】在临床研究中,46%的患者为65岁及以上,12%为75岁及以上,未观察到老年患者与年轻患者在安全性或有效性上的总体差异。
【肾功能损害】轻度肾功能损害(eGFR60~<90mL/min):未观察到药代动力学显著差异。中度(eGFR<60mL/min)、重度(eGFR15~<30mL/min)肾功能损害及终末期肾病(eGFR<15mL/min):尚未研究。
【肝功能损害】轻度肝功能损害(AST>ULN且总胆红素≤ULN,或总胆红素>1~1.5×ULN且AST任意水平):未观察到药代动力学显著差异。中度(总胆红素>1.5~3×ULN且AST任意水平)、重度(总胆红素>3×ULN且AST任意水平)肝功能损害:尚未研究。
尚不明确。
宗格替尼为CYP3A底物,强CYP3A诱导剂可降低宗格替尼暴露量(AUC降低63%,Cmax降低43%),可能降低疗效。应避免合用;若不可避免,需调整宗格替尼剂量。
宗格替尼为BCRP抑制剂,可增加BCRP底物的暴露量,可能增加其不良反应风险。应避免与“浓度轻微升高即可能导致严重不良反应”的BCRP底物合用;若不可避免,需密切监测不良反应,并遵循BCRP底物说明书的建议;对于其他BCRP底物,需监测不良反应并酌情调整剂量。
1例摄入600mg宗格替尼的患者出现恶心和呕吐。若发生过量,需及时就医并采取支持治疗。
吸收:达峰时间(Tmax)中位数为2小时,绝对生物利用度76%;高脂饮食不影响其暴露量。
分布:血浆蛋白结合率>99%,表观分布容积118L。
消除:有效半衰期12小时,表观清除率115mL/min。
代谢:主要经CYP3A4/5氧化(48%~62%)、UGT1A4葡萄糖醛酸化(13%~25%)、谷胱甘肽结合(13%~26%)代谢;血浆中主要以原形存在(75%)。
排泄:单次口服radiolabeled宗格替尼60mg后,93%经粪便排泄(31%为原形),1.3%经尿排泄(0.2%为原形)。
特殊人群:体重增加会使表观分布容积和清除率升高;年龄(30~88岁)、性别、种族(白人、亚洲人等)对药代动力学无显著影响。
储存于20~25°C(68~77°F),允许短期波动至15~30°C(59~86°F)。
需在原包装中保存以防潮,瓶盖紧闭,不得取出干燥剂。
开启后3个月内使用完毕,剩余药片需在开启后3个月内丢弃。
置于儿童不可接触处。
德国勃林格殷格翰
参考资料:FDA说明书更新于2025年8月,FDA说明书网址:https://www.accessdata.fda.gov/scripts/cder/daf/index.cfm?event=overview.process&ApplNo=219042
[ 免责声明 ] 本页面内容来自公开渠道(如FDA官网、Drugs官网、原研药厂官网等),仅供持有医疗专业资质的人员用于医学药学研究参考,不构成任何治疗建议或药品推荐。所涉药品可能未在中国大陆获批上市,不适用于中国境内销售和使用。如需治疗,请咨询正规医疗机构。本站不提供药品销售或代购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