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最近的研究报告,用Baraclude(恩替卡韦)治疗乙肝时,即使乙肝病毒(HBV)载量处于较低水平,肝癌的风险也不小。研究结果表明,乙肝病毒载量(HBV-DNA)低并非无害,但其最佳管理方法目前仍不确定。
慢性HBV感染可导致严重的肝脏疾病,如肝硬化和肝癌(HCC)。
抗病毒药物核苷/核苷酸类似物Baraclude和Viread(替诺福韦)是目前推荐的乙肝一线药物,可长期抑制HBV复制,但很少能治愈乙肝。有效的抗病毒治疗可以减缓、阻止甚至部分逆转肝脏疾病的进展,但乙肝患者仍然有患肝癌的风险,特别是发生肝硬化之后。
然而,乙肝病毒载量持续较低或反复出现对抗病毒治疗的影响尚不清楚。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韩国首尔Jung Hee Kim等学者对未经治疗的乙肝患者进行了一项研究,使用Baraclude单药治疗。
回顾性分析共纳入875名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其中三分之二是男性,平均年龄48岁。 开始服用Baraclude时,约一半患者有肝硬化。
对于持续病毒学应答的患者(定义为持续检测不到HBV DNA),以及低水平HBV-DNA(不超过2000IU / mL)持续或反复出现的患者,研究人员比较了他们罹患HCC的风险。
大多数人(97.1%)在开始服用Baraclude后达到完全病毒学应答,定义为HBV DNA低于12 IU / mL。 其中一半以上(58.6%)在随访期间保持病毒抑制,但其余的则HBV-DNA处于低水平。 治疗开始前病毒载量高和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阳性的患者未达到完全病毒学应答的几率更高。
总体而言,中位随访期接近5年,随访期间有85人(9.7%)新诊断为HCC。 病毒载量低的人发生肝癌的几率是完全病毒学应答者的两倍(分别为14.3%和7.5%)。
当只分析肝硬化患者时,两组间HCC风险的差异更大(分别为23.4%和10.3%)。 然而,在没有出现肝硬化的人群中HCC发病率的组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4.0%和6.9%),这意味着此人群中可能偶然发生HCC。
根据上述结果,研究作者认为低水平HBV-DNA与临床结果较差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对于HBV DNA低的患者,应该使用强效核苷/核苷酸类似物“进一步主动治疗以期达到持续病毒学应答”,特别是对于已经出现肝硬化的患者。从国外医院获取最新乙肝治疗药物(替诺福韦、替诺福韦二代),患者可以咨询医伴旅。
他们写道:“乙肝治疗临床实践需要更多有效数据。 而在这之前,临床医生必须评估HBV DNA 水平低的患者依从性。 如果患者依从性不成问题,医生应该权衡各种治疗策略的风险和获益,治疗决策应当个体化。
此外,乙肝患者应继续接受肝癌筛检。
美国西奈山伊坎医学院Albert Min认为:“该研究再一次提醒我们,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特别是已经出现肝硬化的患者)治疗时,应该保持警惕,无限期地定期监测HCC, 不管能否检测到HBV DNA水平和/或HBsAg。
本内容为医伴旅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医伴旅:寻找优质医疗资源,伴您走上康复之旅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整理于FDA说明书、DRUGS及网络,仅作信息交流之目的,文中观点不代表医伴旅立场,亦不代表医伴旅支持或反对文中观点。本文也不是治疗方案推荐。页面内容仅供医学药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具体用药请咨询主治医师,本站只做信息展示,不销售药品。如需获得治疗方案指导,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