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贝派地酸(Nilemdo)是一种ATP-柠檬酸裂解酶(ACL)抑制剂,属于抗血脂药,可用于成人原发性高脂血症(包括杂合子型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
作为饮食控制和最大耐受剂量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即他汀类药物)治疗的辅助疗法,贝派地酸可单独使用或与依折麦布联合使用,用于患有杂合子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或确诊的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且需要进一步降低低密度脂蛋白(LDL)胆固醇浓度的患者。
在最大耐受剂量他汀类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贝派地酸,可使LDL-胆固醇浓度进一步降低约17%(单独加用)或38%(与依折麦布联合加用)。
(1)、在开始治疗后的8-12周内监测血清LDL-胆固醇浓度。
(2)、监测患者是否出现高尿酸血症的体征和症状,并酌情开始降尿酸药物治疗。
定期强调坚持生活方式调整的重要性。降脂治疗是降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风险的生活方式调整的辅助手段,而非其替代品。
口服给药,无需考虑进餐,需整片吞服,不要切割、压碎或咀嚼。
每日一次,每次180mg,作为最大耐受剂量他汀类药物治疗的辅助疗法。每日剂量大于20mg的辛伐他汀或每日剂量大于40mg的普伐他汀禁止与该药同时使用。

图片来自公开渠道(如FDA官网、原研药厂官网等),仅供参考。
(1)、肝功能不全
轻度或中度肝功能不全(Child-PughA级或B级):无需调整剂量。
重度肝功能不全(Child-PughC级):未进行研究。
(2)、肾功能不全
轻度或中度肾功能不全:无需调整剂量。
重度肾功能不全(eGFR<30mL/min/1.73m²):缺乏数据。
接受透析的终末期肾病患者:未进行研究。
(3)、老年患者
无具体的剂量建议。
无。
贝派地酸抑制肾小管有机阴离子转运体(OAT)2,并可能增加血尿酸浓度。已有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报告。尿酸浓度的升高通常发生在开始治疗后的4周内,并在整个治疗期间持续存在。
在治疗期间根据临床需要评估血清尿酸浓度。监测患者是否出现高尿酸血症的体征和症状,并酌情开始降尿酸治疗。
贝派地酸与肌腱断裂风险增加有关,涉及肩袖(肩部)、二头肌或跟腱。报告发生在开始治疗后的数周至数月内。
老年(通常>60岁)、同时使用皮质类固醇或氟喹诺酮类药物、肾功能衰竭以及有肌腱疾病史可能会增加风险。
如果发生肌腱断裂,立即停用贝派地酸。对于出现关节疼痛、肿胀或炎症的患者,考虑停止治疗。
建议患者在出现肌腱炎或肌腱断裂的最初迹象时休息,并联系临床医生。
避免用于有肌腱疾病史或肌腱断裂史的患者;考虑替代疗法。
当贝派地酸与其他药物(例如他汀类药物、依折麦布)联合使用时,应考虑与该其他药物相关的常规注意事项、预防措施和禁忌症。
根据其作用机制,贝派地酸可能对胎儿造成伤害,尚无孕妇使用该药的数据。在动物生殖研究中未显示致畸性,然而,贝派地酸会降低胆固醇合成,也可能降低其他具有生物活性的胆固醇衍生物质的合成。
贝派地酸可能对胎儿造成伤害,如果怀孕,应停药,除非益处超过对胎儿的潜在风险。高脂血症的治疗通常在妊娠期非必需;动脉粥样硬化是一个慢性过程,在妊娠期间停用降脂药物对长期结局影响甚微。
尚不清楚贝派地酸是否会分泌到人乳中。该药对母乳喂养的婴儿以及人乳生产的影响也未知。不建议在治疗期间进行母乳喂养。
安全性和有效性尚未确立。
在有效性或安全性方面与年轻成人总体上无差异;然而,不能排除敏感性增加的可能性。
轻度或中度肝功能不全(Child-PughA级或B级)患者的暴露量降低。未在重度肝功能不全(Child-PughC级)患者中进行研究。
轻度、中度和重度肾功能不全患者的暴露量增加。
缺乏重度肾功能不全(eGFR<30mL/min/1.73m²)患者的数据。未在接受透析的终末期肾病患者中进行研究。
贝派地酸单药(≥2%):上呼吸道感染、肌肉痉挛、高尿酸血症、背痛、腹痛或不适、支气管炎、肢体疼痛、贫血、肝酶升高。
1、依折麦布:观察到依折麦布的暴露量和峰浓度增加<20%,被认为不具有临床重要性,不影响给药建议。
2、HMG-CoA还原酶抑制剂(他汀类药物):
(1)、普伐他汀:普伐他汀酸的峰浓度和暴露量显著增加;可能增加他汀相关肌病的风险。避免与每日剂量大于40mg的普伐他汀同时使用。
(2)、辛伐他汀:辛伐他汀酸的峰浓度和暴露量显著增加;可能增加他汀相关肌病的风险。避免与每日剂量大于20mg的辛伐他汀同时使用。
(3)、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观察到该他汀和/或主要代谢物的暴露量增加,但程度小于辛伐他汀和普伐他汀。相互作用被认为不具有临床重要性,无需调整剂量。
3、激素避孕药:对口服避孕药(含炔雌醇和炔诺酮)的药代动力学无影响。
4、二甲双胍:对二甲双胍的药代动力学无影响。
5、丙磺舒:增加了贝派地酸及其活性代谢物的峰浓度和AUC,被认为不具有临床重要性,不影响给药建议。
6、华法林:预计不会影响华法林的药代动力学。
贝派地酸(Nilemdo)是一种具有独特作用机制的降脂药,为前体药物,需要在肝脏中通过超长链酰基辅酶A合成酶1(ACSVL1)激活。
贝派地酸的活性形式抑制ACL,这是胆固醇生物合成途径中的一个关键酶,作用于HMG-CoA还原酶的上游。
抑制ACL会减少肝脏胆固醇的合成,从而导致LDL胆固醇受体上调,并增加循环中LDL胆固醇的清除。
该药选择性地在肝脏中被激活,而不在骨骼肌中激活,这可能避免了他汀类药物治疗相关的肌肉毒性。
在大于60mg至220mg的剂量范围内,药代动力学大致呈线性,在推荐剂量下重复给药后未观察到时间依赖性变化,达到峰浓度的中位时间为3.5小时。
在7天后达到稳态浓度,平均蓄积倍数约为2.3倍,最大LDL-胆固醇降低发生在第4周。与食物同服对口服生物利用度无影响。
尚不清楚贝派地酸是否会分布到乳汁中。
血浆蛋白结合率:与血浆蛋白高度结合(>99%)。
主要消除途径是通过酰基葡萄糖醛酸苷代谢,原形贝派地酸的肾脏清除率占总清除率的<2%。
单次口服240mg剂量后,约70%的总剂量(原药和代谢物)从尿中回收(主要是酰基葡萄糖醛酸苷结合物),约30%从粪便中回收;尿和粪中合计排泄的原形药物<5%,平均消除半衰期为21小时。
贝派地酸的峰浓度和AUC分别降低11%和22%,其活性代谢物(ESP15228)的峰浓度和AUC分别降低13%和23%。
贝派地酸的峰浓度和AUC分别降低14%和16%,其活性代谢物(ESP15228)的峰浓度和AUC分别降低24%和36%。
贝派地酸的AUC约升高1.4-1.5倍。
贝派地酸的AUC约升高1.9-2.3倍。
贝派地酸的AUC升高2.4倍。
储存于20°C–25°C(可在15°C–30°C范围内存放),在原包装容器中储存和分发,请勿丢弃干燥剂。
1、告知肌腱炎或肌腱断裂的风险,建议患者在出现肌腱炎或肌腱断裂的最初迹象时休息,并立即联系其临床医生。
2、告知同时使用辛伐他汀或普伐他汀可能带来肌病风险,建议患者如果正在或计划服用辛伐他汀或普伐他汀,应通知其临床医生。
参考资料: https://www.drugs.com/monograph/bempedoic-acid.html
[ 免责声明 ] 本页面内容来自公开渠道(如FDA官网、Drugs官网、原研药厂官网等),仅供持有医疗专业资质的人员用于医学药学研究参考,不构成任何治疗建议或药品推荐。所涉药品可能未在中国大陆获批上市,不适用于中国境内销售和使用。如需治疗,请咨询正规医疗机构。本站不提供药品销售或代购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