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报道了一项针对新诊断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治疗策略研究进展。该研究探索了在患者完成包含四种药物的强化诱导治疗(四联诱导疗法)后,如何根据其体内微小残留病灶(MRD)的检测结果,来个性化调整后续巩固治疗的强度。
研究策略的核心流程是:患者首先接受标准的四联药物联合诱导治疗。完成诱导治疗后,通过高灵敏度的检测技术(如二代流式细胞术或二代测序)评估患者骨髓中是否仍可检测到残留的癌细胞,即确定其MRD状态(阴性或阳性)。
在此基础上,研究人员提出根据MRD状态来决策后续巩固治疗的方案:对于达到MRD阴性的患者,可能采用强度相对较低的巩固治疗;而对于MRD仍为阳性的患者,则可能考虑给予更强化的巩固治疗,以期进一步清除残留病灶。
这种被称为“MRD适应性”的策略,其核心思路是利用MRD这一反映治疗深度的关键指标,来指导个体化治疗决策。
目标是尝试在确保疗效的前提下,为那些已经取得深度缓解(MRD阴性)的患者优化治疗方案,探索减少其巩固治疗强度的可能性,从而可能降低治疗相关负担。这代表了多发性骨髓瘤治疗向更精准个体化方向发展的一个探索。
值得注意的是,该策略目前仍处于临床研究阶段。其长期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需要未来更长时间的随访和更大规模的研究来最终确认。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方案复杂多样,具体治疗方案必须由专业医生根据每位患者的具体情况(包括年龄、整体健康状况、疾病特征等)进行全面评估后制定。
虽然达到并维持MRD阴性是当前治疗追求的重要目标之一,但其与患者长期生存获益之间的确切关系仍是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