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片来源: 图片来自公开渠道(如FDA官网、Drugs官网、原研药厂官网等),仅供参考。
非奈利酮(finerenone)的用法用量需根据患者的肾功能(eGFR)和血钾水平进行个体化调整,并通常与其他标准治疗(如降糖药、降压药和SGLT2抑制剂)联合使用。
开始使用非奈利酮前,需检测患者的血清钾水平和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若血清钾水平>5.0meq/L(mEq/L),则不建议启动治疗。
非奈利酮的推荐起始剂量需根据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确定,具体如下:
当eGFR≥60mL/分钟/1.73平方米(mL/min/1.73m²)时,起始剂量为每日口服20mg,每日一次。
当eGFR≥25且<60mL/分钟/1.73平方米时,起始剂量为每日口服10mg,每日一次。
当eGFR<25mL/分钟/1.73平方米时,不建议启动治疗。
对于无法整片吞服片剂的患者,可在用药前立即将非奈利酮片剂碾碎,与水或苹果泥等软食混合后口服。
目标剂量:非奈利酮的每日目标剂量为口服20mg。
监测与调整要求
启动治疗4周后,需检测血清钾水平并调整剂量。若血清钾水平处于>4.8至5.0meq/L之间,可考虑启动非奈利酮治疗,但需根据临床判断和血清钾水平,在治疗前4周内额外增加血清钾监测频率。
剂量调整后4周,以及整个治疗期间,需定期检测血清钾水平,必要时按以下方案调整剂量:
当患者当前服用剂量为10mg每日一次时:
若血清钾≤4.8meq/L:将剂量增加至20mg每日一次(备注:若eGFR较前次测量值下降超过30%,则维持10mg剂量)。
若血清钾>4.8至5.5meq/L:维持10mg每日一次。
若血清钾>5.5meq/L:暂停使用非奈利酮,待血清钾≤5.0meq/L时,可考虑以10mg每日一次重启治疗。
当患者当前服用剂量为20mg每日一次时:
若血清钾≤4.8meq/L:维持20mg每日一次。
若血清钾>4.8至5.5meq/L:维持20mg每日一次。
若血清钾>5.5meq/L:暂停使用非奈利酮,待血清钾≤5.0meq/L时,以10mg每日一次重启治疗。
目标剂量:非奈利酮的每日目标剂量取决于启动治疗时患者的肾功能(eGFR),具体如下:
若启动治疗时eGFR≥60mL/分钟/1.73平方米,每日目标剂量为口服40mg,每日一次。
若启动治疗时eGFR≥25且<60mL/分钟/1.73平方米,每日目标剂量为口服20mg,每日一次。
监测与调整要求
启动治疗4周后,需检测血清钾水平和eGFR并调整剂量。
剂量调整后4周,以及整个治疗期间,需定期检测血清钾水平和eGFR,必要时按以下方案调整剂量(备注1:若eGFR较前次测量值下降超过30%,则维持当前剂量。备注2:若多次血清钾测量值≥5.5meq/L,待血清钾<5.0meq/L时,以10mg每日一次重启非奈利酮):
当患者当前服用剂量为10mg每日一次时:
若血清钾<5.0meq/L:将剂量增加至20mg每日一次。
若血清钾≥5.0且<5.5meq/L:维持当前剂量。
若血清钾≥5.5且<6.0meq/L:暂停使用非奈利酮,待血清钾<5.5meq/L时,以10mg每日一次重启治疗。
若血清钾≥6.0meq/L:暂停使用非奈利酮,待血清钾<5.5meq/L时,以10mg每日一次重启治疗(需遵循备注2)。
当患者当前服用剂量为20mg每日一次时:
若血清钾<5.0meq/L:若启动治疗时eGFR<60mL/分钟/1.73平方米,维持20mg每日一次。若启动治疗时eGFR≥60mL/分钟/1.73平方米,则将剂量增加至40mg每日一次。
若血清钾≥5.0且<5.5meq/L:维持当前剂量。
若血清钾≥5.5且<6.0meq/L:将剂量减少至10mg每日一次。
若血清钾≥6.0meq/L:暂停使用非奈利酮,待血清钾<5.5meq/L时,以10mg每日一次重启治疗(需遵循备注2)。
当患者当前服用剂量为40mg每日一次时:
若血清钾<5.0meq/L:维持40mg每日一次。
若血清钾≥5.0且<5.5meq/L:维持当前剂量。
若血清钾≥5.5且<6.0meq/L:将剂量减少至20mg每日一次。
若血清钾≥6.0meq/L:暂停使用非奈利酮,待血清钾<5.5meq/L时,以10mg每日一次重启治疗(需遵循备注2)。
发现漏服剂量后,应尽快补服,但补服仅限漏服当日。若无法在当日补服,则跳过该次漏服剂量,按处方继续服用下一次常规剂量(不可一次服用双倍剂量)。
参考资料: FDA说明书更新于2022年9月1日,说明书网址:https://www.accessdata.fda.gov/scripts/cder/daf/index.cfm?event=BasicSearch.process&ApplNo=215341

[ 免责声明 ] 本页面内容来自公开渠道(如FDA官网、Drugs官网、原研药厂官网等),仅供持有医疗专业资质的人员用于医学药学研究参考,不构成任何治疗建议或药品推荐。所涉药品可能未在中国大陆获批上市,不适用于中国境内销售和使用。如需治疗,请咨询正规医疗机构。本站不提供药品销售或代购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