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片来源: 图片来自公开渠道(如FDA官网、Drugs官网、原研药厂官网等),仅供参考。
尼鲁米特(nilutamide)由法国RousselUclaf(罗素优克福)公司研发,最早于1987年在法国首次上市,开启了其在前列腺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凭借明确的疗效与临床价值,该药于1996年9月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上市,随后陆续在欧洲、加拿大等多个地区获批,成为全球范围内治疗前列腺癌的重要药物之一。

尼鲁米特片是一种被广泛用于治疗前列腺癌的口服抗雄激素药物,通过抑制雄激素在前列腺癌细胞中的活性和雄激素受体的结合,从而抑制肿瘤的生长。
通用名称:尼鲁米特片、Nilutamida
商品名称:Nilandron
雄激素受体。
尼鲁米特片适用于为确诊转移性前列腺癌(D2期),且已接受或计划接受手术去势的成年男性患者。
150mg*30片/盒。
片剂为白色双凸圆柱形,直径10mm,一面印有三角形标识,另一面印有内部参考编号168D。
活性成分:尼鲁米特。
辅料:玉米淀粉、乳糖、聚维酮、十二烷基硫酸钠、硬脂酸镁和滑石粉。
推荐剂量方案为:治疗初始30天,每日一次,每次300mg;30天后调整为每日一次,每次150mg。本品可随餐服用,也可空腹服用,无需受进食状态影响。
具体您可以阅读尼鲁米特完整用法用量信息,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正确用药。推荐文章:尼鲁米特(nilutamide)的用法用量。
少数患者可出现黑暗中视力调节障碍及色觉障碍,停药后可消失,也可佩戴有色眼镜以减轻症状;见戒酒硫样作用;肺间质症候群;轻度转氨酶升高,继续用药可好转,但可能同时发生溶细胞性肝炎;其他可见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和眩晕、阳痿、性欲减退、面部潮红等。
具体您可以阅读尼鲁米特完整不良反应信息,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正确用药。推荐文章:尼鲁米特(nilutamide)的不良反应。
间质性肺炎监测:用药前应行胸部X线及必要时肺功能检查,治疗初期3个月内若出现呼吸困难、咳嗽等症状需立即停药并排查。
肝炎相关监测:治疗前及前4个月需定期查转氨酶,出现肝损症状或ALT升高超2倍正常上限时应立即停药并持续监测至恢复。
抗雄激素撤药综合征:疾病进展停药后可能出现症状改善,需密切观察并及时调整治疗。
【孕妇】尼鲁米特片未开展动物生殖相关研究,目前尚不明确尼鲁米特片对孕妇给药是否会导致胎儿伤害或影响生殖能力。仅在经评估获益远大于潜在风险时,方可考虑对孕妇使用尼鲁米特片。
【具有生殖潜力的男性和女性】女性无尼鲁米特片适用指征,不建议用于非严重或非危及生命的疾病。男性生殖研究显示尼鲁米特片对生殖功能无直接影响,但尼鲁米特片与手术去势联合使用可能影响生育能力,需提前告知有生殖需求的男性患者相关风险。
【儿童使用】尼鲁米特片在儿科患者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尚未确定,不推荐使用。
【肝功能损害】严重肝功能不全患者禁用尼鲁米特片。轻度至中度肝功能损害患者使用尼鲁米特片时需谨慎,治疗期间需加强肝功能监测,根据肝酶变化调整用药方案。
1.严重肝功能不全患者(治疗前需常规评估基线肝脂酶水平)。
2.严重呼吸功能不全患者。
3.对尼鲁米特或本品制剂中任何成分过敏者。
体外研究显示,尼鲁米特可抑制肝细胞色素P-450同工酶活性,可能降低依赖该酶系统代谢的药物的代谢效率,导致此类药物血清半衰期延长、血药浓度升高,进而增加中毒风险。
对于治疗窗较窄的药物,如维生素K拮抗剂、苯妥英、茶碱等,与尼鲁米特片合用时需谨慎评估,必要时调整给药剂量。例如,维生素K拮抗剂与尼鲁米特片合用时,需密切监测凝血酶原时间,根据监测结果适当降低维生素K拮抗剂的剂量。
由于尼鲁米特与血浆蛋白结合率较高,透析治疗对药物过量可能无明显效果。
吸收:转移性前列腺癌患者口服150mg放射性标记尼鲁米特后,药物可快速且完全吸收,血浆药物浓度高且维持时间持久。
分布:药物吸收后存在可检测的分布相,与血浆蛋白呈中度结合,与红细胞呈低结合。
代谢:本品在体内广泛代谢,5天内尿中排出的原形药物占比不足2%。从人尿中已分离出5种代谢物,其中2种因甲基氧化形成不对称中心,产生D-异构体和L-异构体。
排泄:150mg单剂量给药后,120小时内约62%的药物经尿排泄,4-5天内粪便排泄占比为1.4%-7%,尿中放射性物质排泄可能持续超过5天。
储存在25℃(77℉);允许偏差在15℃-30℃(59℉-86℉)之间。避光保存。
法国Roussel Uclaf(罗素优克福)
参考资料:FDA说明书更新于2017年5月17日,说明书网址:https://www.accessdata.fda.gov/scripts/cder/daf/index.cfm?event=overview.process&ApplNo=020169
[ 免责声明 ] 本页面内容来自公开渠道(如FDA官网、Drugs官网、原研药厂官网等),仅供持有医疗专业资质的人员用于医学药学研究参考,不构成任何治疗建议或药品推荐。所涉药品可能未在中国大陆获批上市,不适用于中国境内销售和使用。如需治疗,请咨询正规医疗机构。本站不提供药品销售或代购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