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片来源: 图片来自公开渠道(如FDA官网、Drugs官网、原研药厂官网等),仅供参考。
黑色素瘤(不可切除或转移性):
单药:3mg/kg静脉输注,每3周一次,共4次。
与纳武利尤单抗联合:3mg/kg静脉输注,每3周一次,共4次,或直至出现不可接受的毒性。
黑色素瘤辅助治疗:
初始剂量:10mg/kg静脉输注,每3周一次,共4次。
维持剂量:10mg/kg静脉输注,每12周一次,可持续至3年。
肾细胞癌:1mg/kg静脉输注,每3周一次,共4次,与纳武利尤单抗(3mg/kg)联合使用。
结直肠癌:1mg/kg静脉输注,每3周一次,共4次,与纳武利尤单抗联合使用。适用于MSI-H或dMMR转移性结直肠癌。
肝细胞癌:3mg/kg静脉输注,每3周一次,共4次,与纳武利尤单抗(1mg/kg)联合使用,适用于索拉非尼治疗后的患者。
非小细胞肺癌:1mg/kg静脉输注,每6周一次,与纳武利尤单抗及化疗联合,可持续治疗至疾病进展或毒性不可耐受,最长2年。
恶性胸膜间皮瘤:1mg/kg静脉输注,每6周一次,与纳武利尤单抗联合,直至疾病进展或毒性不可耐受,最长2年。
食管癌:1mg/kg静脉输注,每6周一次,与纳武利尤单抗联合,直至疾病进展或毒性不可耐受,最长2年。
黑色素瘤(不可切除或转移性):
单药:3mg/kg静脉输注,每3周一次,共4次。
联合治疗:3mg/kg静脉输注,每3周一次,共4次,或至出现不可接受的毒性。
结直肠癌:1mg/kg静脉输注,每3周一次,共4次,与纳武利尤单抗联合,适用于MSI-H或dMMR转移性结直肠癌。
静脉输注时间依适应症不同,单药治疗黑色素瘤通常需30分钟,辅助治疗为90分钟。
与纳武利尤单抗合用时,两药均需在同一天输注,且输注时间约30分钟。
联合方案中,完成4次依匹单抗后,可继续单用纳武利尤单抗,直至疾病进展或毒性不可耐受。
用药期间需密切监测免疫相关不良反应,如结肠炎、肝炎、肺炎、皮疹、内分泌异常等,若出现严重毒性,应停药并启动糖皮质激素等对症处理。
不推荐常规减量,如出现毒性主要通过停药或永久停药处理。
肾毒性:
血肌酐升高2-3级:暂停用药,待缓解至0-1级并完成激素减量后恢复。若12周内未缓解或无法减量至泼尼松≤10mg/天,应永久停药。
血肌酐升高4级:永久停药。
肝毒性:
AST/ALT>3-5×ULN或总胆红素>1.5-3×ULN:暂停用药,缓解后恢复。
AST/ALT>5×ULN或总胆红素>3×ULN:永久停药。
结肠炎:
2级:暂停用药,缓解后恢复。
3-4级:永久停药。
内分泌毒性:
2级:根据症状可暂停,激素替代治疗后恢复。
3-4级:根据严重程度暂停或永久停药。
皮肤严重反应:怀疑SJS/TEN/DRESS应暂停,若确诊则永久停药。
心肌炎、3-4级神经毒性、肺炎等:通常需永久停药。
肾功能不全:轻中度肾功能损害对药物清除无明显影响,但如发生免疫性肾炎,应按不良反应处理。
肝功能不全:轻度肝功能损害对清除率无明显影响,中重度损害尚无充分数据。治疗期间如发生免疫性肝炎,应根据AST/ALT及胆红素水平调整。
透析人群:暂无数据,不推荐使用。
儿童(≥12岁):可参考成人方案使用。12岁以下患者安全性和有效性未确立。
老年人:未发现与年轻人存在显著差异,但仍需严密监测不良反应。
伊匹木单抗在发挥治疗作用的同时,也可能伴随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合理监测、及时处理,并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用药,是保证治疗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
参考资料: FDA说明书更新于2025年5月,FDA说明书网址:https://www.accessdata.fda.gov/scripts/cder/daf/index.cfm?event=BasicSearch.process&ApplNo=125377

[ 免责声明 ] 本页面内容来自公开渠道(如FDA官网、Drugs官网、原研药厂官网等),仅供持有医疗专业资质的人员用于医学药学研究参考,不构成任何治疗建议或药品推荐。所涉药品可能未在中国大陆获批上市,不适用于中国境内销售和使用。如需治疗,请咨询正规医疗机构。本站不提供药品销售或代购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