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药品图片来自网络,仅供参考;如遇新包装上市可能存在上新滞后,请以实物为准,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普鲁士蓝胶囊(Prussian Blue Capsules)是一种特殊的解毒剂,主要用于治疗放射性铯和非放射性铊污染。该药物由德国Heyl Chemisch-Pharmazeutische Fabrik GmbH & Co. KG研发生产,并于2003年10月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上市。此后,普鲁士蓝胶囊在多个国家和地区获批,用于治疗放射性物质中毒。
普鲁士蓝胶囊通过其独特的离子交换机制,在消化道内与放射性铯和铊形成稳定的络合物,阻止这些有害物质被吸收,并加速其排出。这种药物在放射性污染事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显著降低了放射性物质对患者的伤害。
目前,普鲁士蓝胶囊尚未在中国上市,也未纳入中国医保。然而,其在国际上的应用已经证明了其在放射性中毒治疗中的重要价值。如需了解更多相关信息,可点击下方“马上提问”按钮,医伴旅客服人员,将为您提供一对一在线答疑。
普鲁士蓝胶囊(Radiogardase®)是一种口服脱除剂,通过离子交换、吸附及晶体结构机械捕获作用,特异性结合胃肠道内的放射性铯(如137Cs137Cs)和铊(放射性或非放射性)。其可减少放射性物质经胆汁的肠肝循环再吸收,加速体内污染物的排泄。临床研究证实,该药可显著缩短放射性铯的全身有效半衰期,降低铊的生物半衰期,适用于核事故或中毒事件后内污染患者的紧急处理。
商品名称:Radiogardase-Cs
英文名称:Prussian blue
中文名称:普鲁士蓝胶囊
放射性铯(137Cs137Cs)、放射性/非放射性铊
已知或疑似体内放射性铯(137Cs137Cs)和/或铊(放射性或非放射性)污染患者的加速清除治疗。
成人及青少年(≥12岁);
儿童(2-12岁);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需权衡风险后使用)。
胶囊:0.5 g-深蓝色胶囊
活性成分:不溶性普鲁士蓝
辅料:微晶纤维素(0-38 mg/粒)。
成人及青少年:3克(6粒),每日3次(每日总量9克);
儿童(2-12岁):1克(2粒),每日3次(每日总量3克)。
尽早启动:疑似污染后立即开始治疗,即使延迟仍有效;
与食物同服:促进铯/铊排泄;
吞咽困难者:可打开胶囊,将粉末混入软食或液体中服用。
放射性铯污染:持续至少30天,根据每周尿/粪放射性检测结果调整;
铊污染:治疗至24小时尿铊浓度<5微克/升。
便秘:发生率24%(10/42例),轻度占7例,中度占3例;
粪便/口腔蓝染:因药物排泄导致;
低钾血症:发生率7%(3/42例)。
胃肠动力下降(增加黏膜辐射吸收风险);
电解质紊乱(需监测血钾、血钠)。
胃肠功能监测:警惕便秘及肠梗阻风险,尤其有胃肠动力障碍病史者;
电解质管理:定期检测血清电解质(尤其是钾、钠);
辐射防护:患者排泄物可能含放射性物质,需采取防污染措施(如专用厕所、防护服);
染色效应:告知患者可能出现蓝色粪便、口腔黏膜或牙齿染色。
妊娠期:动物试验无致畸证据,但因普鲁士蓝不被吸收,预期对胎儿无直接影响;
哺乳期:药物不进入乳汁,但铯/铊可通过母乳传播,污染者应暂停哺乳;
儿童:2-12岁:安全性和有效性已确立;<2岁:数据不足,禁用;
老年人:无特定研究,需加强心功能和共病监测;
肝损伤:可能因胆汁分泌减少影响疗效。
无明确禁忌症。
其他脱除剂:动物研究显示联用不影响疗效;
电解质补充剂:可能被普鲁士蓝结合,需间隔服用。
症状
严重便秘、肠梗阻、电解质紊乱(如低钾血症)。
处理
减少剂量(如过量案例中20克/日调整为10克/日);
对症支持(如通便、补钾);
持续监测胃肠功能及电解质水平。
吸收/排泄:不被胃肠道吸收,原形经粪便排出;
食物影响:与食物同服可刺激胆汁分泌,增强排泄效果;
半衰期:依赖胃肠转运时间,无系统暴露。
储存条件:20-25℃(68-77℉),允许短时暴露于15-30℃(59-86℉);
包装:白色防儿童开启塑料瓶,每瓶36粒;
避光防潮:保持胶囊完整,避免高温。
Haupt Pharma Berlin GmbH(德国)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整理于FDA、DRUGS、网络,仅作信息交流之目的,文中观点不代表医伴旅立场,亦不代表医伴旅支持或反对文中观点。本文也不是治疗方案推荐。页面内容仅供医学药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具体用药请咨询主治医师,本站只做信息展示,不销售药品。如需获得治疗方案指导,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参考资料: FDA说明书,FDA更新于2014年8月20日的说明书https://www.accessdata.fda.gov/scripts/cder/daf/index.cfm?event=overview.process&ApplNo=021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