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约有20亿人感染过乙肝病毒(HBV),其中约2.4亿人为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如果不治疗,每年约有65万人死于慢性乙型肝炎导致的肝硬化或肝癌。而我国约有HBV感染者9300万人,其中乙肝患者约2000多万例。
肝炎与肝癌关系极为密切,研究数据表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中大概有10%~20%有可能转变为慢性乙型肝炎,慢性乙肝患者中大概又有10%~20%会转变为肝硬化,肝硬化病人中又有10%~20%可能发展成肝癌。95%以上的原发性肝癌病人是由慢性乙肝患者演变而来的。在欧洲肝脏研究学会(EASL)发布的《2017乙型肝炎管理指南》中,TAF就被推荐为针对慢性乙肝患者的一线药品。
乙肝一般有以下几种药物治疗手段:干扰素治疗、拉米夫定、替比夫定、阿德福韦、恩替卡韦,但以上药物都有共同的缺陷:很容易产生耐药性(耐药性一旦产生,药物的化疗作用就明显下降),并且还有其他毒副作用。
由美国制药巨头吉利德(Gilead)开发的抗乙肝病毒药物(TAF,25mg)在2016年获得美国FDA批准,用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治疗。紧接着日本迅速批准上市,用于治疗伴有代偿性肝病的慢性乙肝病毒(HBV)感染患者。 在与上一代的乙肝药物TDF相比,TAF只需要十分之一的TDF给药剂量,即可实现与TDF相同的抗病毒疗效。并拥有更好的骨骼安全性和肾脏安全性。与原乙肝药物TDF相比,TAF能有效改善骨骼安全性系数,降低骨质疏松症风险,且对肾脏的危害更加小。
TDF作为国外乙肝初始治疗首推药物,它的抗病毒效果非常强,而且具有8年零耐药的数据,可以说是乙肝治疗“高效、低耐药”的理想药物,唯一的缺点是长期服用可能对肾脏和骨密度造成损伤。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整理于FDA说明书、DRUGS及网络,仅作信息交流之目的,文中观点不代表医伴旅立场,亦不代表医伴旅支持或反对文中观点。本文也不是治疗方案推荐。页面内容仅供医学药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具体用药请咨询主治医师,本站只做信息展示,不销售药品。如需获得治疗方案指导,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