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咨询电话
400-001-2811
在线咨询
微信客服
TOP
首页吉非替尼非小细胞肺癌及靶向药物选择

非小细胞肺癌及靶向药物选择

作者
郭药师
阅读量:630
文章来源:医伴旅
2025-01-21 03:37:40

肺癌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已成为我国城市人口恶性肿瘤死亡原因的第1位,分为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两大类。非小细胞型肺癌包括鳞状细胞癌(鳞癌)、腺癌、大细胞癌,与小细胞癌相比其癌细胞生长分裂较慢,扩散转移相对较晚。非小细胞肺癌约占所有肺癌的80%,约75%的患者发现时已处于中晚期,5年生存率很低。

但是近几年随着小分子靶向药的进步,科学家们不断研制出了新型靶向药物使癌症病人生存期逐渐延长,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靶向药是最多的。

患者在使用靶向药之前,最好进行基因检测确定突变情况,之后再针对靶点选择合适自己的靶向药。首先,在非小细胞肺癌明确病理类型后,要进行TNM分期。部分局限晚期3期之前可行手术治疗。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首先进行基因检测。如查EGFR、KRAS、ALK、ROS1、C―met、HER2、RET、BRAF.基因检测阳性给予针对性的分子靶向药物治疗。如果没有上述条件的情况下盲试也有很多病人从中获益。

对患者来讲,靶向药服用后副作用小,疗效好。虽然靶向药有诸多优点,但是其缺点就是会产生耐药性。一旦机体产生耐药,则需要根据新的基因突变位点,匹配新的靶向药物或者其他治疗方案。 

 

从图上可以看到,东亚地区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有60.5%的基因突变属于EGFR类型,KRAS类型12.0%,ALK类型4.8%,还有c-MET类型等

那么针对不同的基因突变,我们该如何选择合适的靶向药呢?下面着重介绍两种常见突变及其用药。

EGFR突变 

常用靶向药:Gefitinib(吉非替尼)、Erlotinib(厄洛替尼)、Osimertinib(奥希替尼 AZD9291)

EGFR(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简称为EGFR、ErbB-1或Her-1)是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ER)家族成员之一。 

EGFR基因突变在肺腺癌里频率最高,非亚裔的频率是10-20%,而亚裔非吸烟患者的频率在40%左右,也有文献统计说50%,这也是为何很多患者盲试易瑞沙和特罗凯也有效的原因,频率几乎一半。EGFR基因在鳞状细胞癌里偶尔出现,没有特别高的频率。 

EGFR基因90%以上的突变发生在19号外显子缺失和21号外显子的L858R。这两种突变位点适用于第一代EGFR靶向药物吉非替尼、厄洛替尼、埃克替尼。

19外显子缺失和L858R突变之外的称之为罕见突变,如L861Q,G719X,S768I等,这些突变位点适合使用第二代靶向药物阿法替尼,即不可逆的EGFR和Her-2双重抑制剂。虽然有临床研究表明,阿法替尼相比吉非替尼可改善PFS和客观响应率,但是副作用较大,目前阿法替尼优势还是在EGFR的罕见突变位点,或Her-2突变导致的耐药。

另外,对于EGFR外显子20插入突变(EXON 20 insertion/mutation),患者可尝试使用Poziotinib(波奇替尼),日前的一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II期试验的中期结果,表明患者的客观缓解率可达73%。

一般而言靶向药物总是存在耐药的问题,一代EGFR靶点药物耐药的主要原因是EGFR基因的二次突变,即产生了T790M突变,频率为50-65%,存在T790M突变的患者适用的靶向药物是奥希替尼(AZD9291)。当然奥希替尼也会耐药,耐药的原因可能是EGFR基因的C797S突变,或者Her-2,或者c-MET扩增等。C797S突变如果和T790M突变在同一条染色体则称为顺势构型,目前没有靶向药物,如果C797S和T790M在不同的染色体上,即反式构型,则可以使用一代和三代靶向药物联合来治疗。

存在脑转移的EGFR患者,现有的研究表明如果可以使用靶向药物控制就不进行放疗,全脑放疗仅有一次机会。如果病灶数目小且不超过3个,不能靶向控制,就使用伽马刀。入脑效果较好的靶向药物有特罗凯,达克替尼(PF299804)、AZD3759,AZD9291等。需注意的是临床阶段的AZD3759不具有T790M靶点,存在T790M突变的脑转患者建议选择AZD9291。

ALK融合

常用靶向药:Crizotinib(克唑替尼)、Ceritinib(色瑞替尼)、Alectinib(艾乐替尼)、Brigatinib(布加替尼

ALK在非小细胞肺癌的突变频率为2-7%,年轻非吸烟的患者较易出现该基因突变。最常见于ALK基因的20号外显子与EML4发生融合,其他的融合伴侣基因还有KIF5B、TFG和KLC1等,目前发现有27种融合形式,因此在进行基因检测时,需确保这些融合位点都做了详细的覆盖,避免漏检。ALK基因的检测方法有FISH、免疫组化(IHC)、测序等。目前ALK的靶向药物已有三代。

ALK突变的第一代靶向药物是克唑替尼,2011年获批上市,现已在中国上市,克唑替尼具有ALK、ROS1和C-MET三个靶点。存在ALK突变的患者使用克唑替尼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约为9.7个月。克唑替尼耐药后可以使用第二代ALK抑制剂,主要有Ceritinib(色瑞替尼)、Alectinib(艾乐替尼)、Brigatinib(布加替尼)。

ALK的第三代靶向药物是PF-06463922(还没有正式中文名),该药几乎可以抑制导致克唑替尼耐药的所有耐药位点,靶向ALK和ROS1。

在入脑能力方面,艾乐替尼的入脑效果较强,研究显示PF-06463922和克唑替尼也具有入脑能力。

对患者来讲,靶向药服用后副作用小,疗效好。虽然靶向药有诸多优点,但是其缺点就是耐药产生,一旦机体产生耐药,则需要根据新的基因突变位点,匹配新的靶向药物或者其他治疗方案。重要的是在选择新的治疗方案之前不可盲目停药。

参考文献:

https://www.haodf.com/zhuanjiaguandian/drzhanghongbin_5228127855.htm

https://www.haodf.com/zhuanjiaguandian/ligaofeng_749804901.htm

https://oncol.dxy.cn/article/84543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整理于FDA说明书、DRUGS及网络,仅作信息交流之目的,文中观点不代表医伴旅立场,亦不代表医伴旅支持或反对文中观点。本文也不是治疗方案推荐。页面内容仅供医学药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具体用药请咨询主治医师,本站只做信息展示,不销售药品。如需获得治疗方案指导,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参考资料: FDA说明书,FDA更新于2022年9月23日,https://www.accessdata.fda.gov/scripts/cder/daf/index.cfm?event=overview.process&ApplNo=209532

临床招募
新药免费用
微信扫一扫 关注我们
医伴旅公众号
扫一扫
添加企业微信
做您身边的贴心健康咨询管家
医伴旅官方微博
扫码关注 有问必答
了解医药信息 关注临床动态
最新问答
新上药品资讯
联系企业微信
注:企业微信尽快与您联系,我们承诺严格保护您的隐私
点击提交企业微信
微信客服
企业微信
联系我们 :24小时客服在线
400-001-2811
邮箱 : service@1blv.com
邮编 : 100096
地址 : 北京市昌平区珠江摩尔国际大厦3号楼2单元701室
本网站不销售任何药品,只做药品信息资讯展示
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0-0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