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最初发现于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CL)中。克唑替尼(Crizotinib、Crizonix、赛可瑞、Xalkori)是一种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对于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阳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有抗肿瘤活性。然而,据报道,克唑替尼相关的间质性肺病(ILD)是一种罕见但可能致命的并发症。
艾乐替尼是一种新型口服ALK抑制剂,在NSCLC中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活性。临床试验显示,艾乐替尼在患有克唑替尼耐药性疾病的患者中显示出有前景的活性,并且总体耐受性良好。艾乐替尼(Alectinib、阿雷替尼、Alecensa)是第二代ALK抑制剂,适用于既往接受克唑替尼后病情进展或对克唑替尼不耐受的ALK阳性晚期NSCLC患者的治疗。对于发生克唑替尼诱导ILD的患者,艾乐替尼的安全性尚未确定。在此描述了在发生克唑替尼诱导的ILD后用艾乐替尼成功治疗的一例ALK阳性NSCLC病例。
病例报告
一名63岁的日本男性,有吸烟史,咳嗽4个月。该患者被诊断为晚期肺腺癌(cT4N3M1b),伴骨、脑和多发淋巴结转移。荧光原位杂交分析显示ALK基因重排。服用克唑替尼(250mg,每天两次)作为一线疗法。
在第27天,患者出现高烧和劳力性呼吸困难。胸部计算机断层扫描(CT)显示肿瘤大小减小;然而,双侧出现新的广泛磨玻璃影和牵引性支气管扩张。患者吸氧后,动脉血气分析显示PaO2为48.5mmHg。
胸部CT显示双侧胸腔积液,但没有左心衰竭的证据。也没有感染的迹象。基于这些发现,怀疑是克唑替尼诱导的ILD。立即停用克唑替尼,并开始使用甲基强的松龙冲击疗法(1g/天,持续3天),之后口服泼尼松龙,剂量为65mg/天。鉴于患者的症状和放射学检查结果有所改善,泼尼松龙剂量逐渐减少。停用克唑替尼后10周,泼尼松龙剂量降至25mg/天。胸部CT显示,ILD没有复发,但原发病灶已再度增大。
在讨论了ILD恶化的风险并获得患者的知情同意后,开始使用艾乐替尼(300 mg,每天两次)。2周后,原发病灶的大小减小,ILD没有恶化。患者接受连续艾乐替尼治疗,无需进行类固醇治疗,没有出现疾病进展ILD也没有复发4个月以上。
讨论
接受第一代ALK抑制剂克唑替尼治疗与ILD发展的风险相关。ILD可能比较严重,偶尔也会致命。克唑替尼诱导的ILD可能存在至少两种模式的放射学现象,即“弥漫性肺泡损伤(DAD)”和“过敏性肺炎(HP)”模式。
在大多数情况下,DAD模式比较严重且可能致命:胸部CT显示双侧磨玻璃影快速、广泛发展。HP模式不太严重,可能不一定需要停用克唑替尼:胸部CT显示磨玻璃影只限于局部且微弱。对于克唑替尼诱导的ILD后成功再次使用克唑替尼治疗,文献中报告过一些病例,但都属于非DAD模式。DAD模式患者应避免再次使用克唑替尼治疗,因为死亡率非常高。
虽然克唑替尼是ALK、MET和ROS1受体酪氨酸激酶的多靶点抑制剂,但艾乐替尼对ALK具有高度选择性。与克唑替尼相比,ALK的高选择性可能有助于降低其毒性。本文克唑替尼诱导ILD病例属于DAD模式,用艾乐替尼成功治疗。
因此,如果在密切监测下,无论ILD为DAD模式或非DAD模式,艾乐替尼都可以被认为是出现克唑替尼诱导ILD的替代药物。
本内容为医伴旅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医伴旅:寻找优质医疗资源,伴您走上康复之旅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整理于FDA说明书、DRUGS及网络,仅作信息交流之目的,文中观点不代表医伴旅立场,亦不代表医伴旅支持或反对文中观点。本文也不是治疗方案推荐。页面内容仅供医学药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具体用药请咨询主治医师,本站只做信息展示,不销售药品。如需获得治疗方案指导,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参考资料: FDA说明书,FDA更新于2023年09月07日的说明书https://www.accessdata.fda.gov/scripts/cder/daf/index.cfm?event=overview.process&ApplNo=2175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