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具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儿童木乃伊,因为其面部布满点状病灶一直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天花患者,被存放在意大利那不勒斯教堂已近500年。20世纪80年代,Fornaciari博士第一次研究了这具儿童木乃伊。他认为,他用电子显微镜找到了天花病毒存在的证据。从那时起,这名儿童就成了早期欧洲天花患者的典型代表。
但数十年之后,科学家们再次研究这具木乃伊之后发现,这名儿童患病的罪魁祸首很有可能另有其人:乙型肝炎病毒。
这项研究结果发表在PLOS Pathogens杂志上,研究公布的证据表明,几百年前乙肝病毒可能已经出现。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全球约有2.57亿人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2015年,乙肝共造成88.7万人死亡,主要原因是肝癌和肝硬化等并发症。乙肝病毒的传播途径主要有三种,即母婴传播、血液传播和性传播。
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的进化生物学家Edward Holmes说:“乙肝病毒,这种极常见又可恶的病毒,已经困扰人类至少500年了,我甚至怀疑它可能有好几千年历史了。”公元十六世纪,这名儿童在两岁时死去,被埋葬在意大利那不勒斯的一座大教堂,由于教堂空气干燥,与许多存放于此处的其他尸体一样,都变成了木乃伊。
2016年,Holmes博士等人在17世纪的立陶宛木乃伊中发现了天花病毒的证据。他们通过用分子手段研究意大利那不勒斯的这具木乃伊,希望可以将欧洲发现天花的时间再前推100年。对木乃伊的基因组进行测序并进行分子分析后,他们发现没有任何天花病毒的痕迹,却找到了乙肝病毒存在的证据。起初,他们并没有太在意这个发现。之后他们意识到,儿童乙型肝炎感染的症状是一种称为Gianotti-Crosti综合征的面部皮疹。他们认为,也许木乃伊脸上点状病灶是乙型肝炎病毒所致。
他们进行了另一项分子分析,发现从古代乙型肝炎病毒中提取的遗传信息与现代乙型肝炎病毒基因组的相似。他们花了一年半的时间分析:他们发现的是古代乙型肝炎病毒的痕迹,还是1980年代木乃伊研究人员留下的污染物。由于当时意大利乙型肝炎感染很常见,Poinar博士说,他们观察到的病毒可能是先前研究人员污染。
为了进一步证实,研究小组利用其他古老乙型肝炎病毒株进行了进化分析,发现病毒本身进化非常缓慢。Poinar博士和Holmes博士表示,他们确信在意大利发现的可能是乙型肝炎感染的最早证据,但不能完全排除污染的可能性。
目前获批用于慢性乙型肝炎感染的抗病毒药物(如替诺福韦、替诺福韦二代TAF),可以有效地减缓肝细胞中的乙肝病毒复制,减轻肝损伤程度。从国外医院获取最新乙肝治疗药物(替诺福韦、替诺福韦二代TAF),患者可以咨询医伴旅。
本内容为医伴旅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医伴旅:寻找优质医疗资源,伴您走上康复之旅
[ 免责声明 ] 本页面内容来自公开渠道(如FDA官网、Drugs官网、原研药厂官网等),仅供持有医疗专业资质的人员用于医学药学研究参考,不构成任何治疗建议或药品推荐。所涉药品可能未在中国大陆获批上市,不适用于中国境内销售和使用。如需治疗,请咨询正规医疗机构。本站不提供药品销售或代购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