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日免疫药物PD-1抑制剂Opdivo刚刚二线获批治疗肝癌,乐伐替尼(Lenvatinib,亦有译名仑伐替尼)近日在肝癌治疗上也表现出惊人的疗效。
过去我们一直说索拉非尼开启了肝癌靶向治疗的新时代,但索拉非尼10年的临床应用中,尚未在乙肝病毒相关肝癌上收获理想的治疗效果。此次REFLECT研究亚组分析显示,乐伐替尼对比索拉非尼在中国晚期肝癌的治疗中具有明显的优势,特别是乙肝病毒相关的晚期肝癌的中位平均生存期提升了整整5个月,这是十分难能可贵的,也具有极其重要的临床意义。
临床研究:这次研究共纳入288例亚洲患者,其中83%为乙肝病毒相关肝癌患者。由于在肝癌的发病原因上,欧美以丙肝病毒为主,我国则以乙肝病毒为主,这对患者的生存及预后造成显著影响,所以该研究的亚组分析对于中国临床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中位总生存期:对比索拉菲尼,乐伐替尼组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为15.0个月,而索拉非尼组为10.2个月(HR:0.73;95%CI:0.55-0.96)。
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乐伐替尼组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9.2 个月,对比索拉菲尼 3.6 个月。无进展生存时间越久,患者的生活质量也越高。
客观缓解率:对比索拉菲尼,乐伐替尼组患者的客观缓解率为21.5% ,索拉菲尼为8.3%,数据同样显著获胜。
安全性(不良反应):在不良事件方面,乐伐替尼与索拉菲尼相比并无明显优势,在亚洲组患者中有22%的患者因治疗相关不良事件减少剂量,索拉菲尼组为23%;有5%的患者因为不良事件停药;索拉菲尼组也为5%。
乐伐替尼引起的所有≥3级不良事件概率为63%,索拉菲尼也为63%;乐伐引起的治疗相关≥3级不良事件概率为44%,索拉菲尼为41%;乐伐致死性不良事件概率为10%,索拉菲尼为12%。发生频率较高的不良事件主要为高血压。
乐伐替尼凭借其优秀的数据跻身晚期不可切除的肝细胞癌治疗药物之列应该只是时间问题,但看完数据后让人深思的是其安全性,毕竟大于3级的不良反应率已超过半数,另有不少患者(36%)都减量或停药,因此剂量拿捏与患者获益程度之间的后续或许会有更多研究。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整理于FDA说明书、DRUGS及网络,仅作信息交流之目的,文中观点不代表医伴旅立场,亦不代表医伴旅支持或反对文中观点。本文也不是治疗方案推荐。页面内容仅供医学药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具体用药请咨询主治医师,本站只做信息展示,不销售药品。如需获得治疗方案指导,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参考资料: FDA说明书,FDA更新于2022年3月1日,https://www.accessdata.fda.gov/scripts/cder/daf/index.cfm?event=overview.process&ApplNo=213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