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胆囊的主要功能是储存胆汁,促进消化。胆石症(GD)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疾病。胆石症是指胆道系统(包括胆囊和胆管)的任何部位发生结石的疾病,胆结石形成于胆囊和胆管,由胆红素或胆固醇的硬颗粒堆积而成。胆结石体积有大有小,最大可有乒乓球大小。受胆结石影响的人胆囊内结石数量可能少至一两颗,也可能多达几百颗。病因考虑是由营养代谢因素、胃肠道疾病、感染和基因等多种因素导致。
胆结石形成的主要危险因素是性别(女性有较高风险)、高龄、肥胖、饮酒、糖尿病和高甘油三酯血症。在中国,慢性肝病患者(CLD)的数量较多;肝病主要已知原因包括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或丙型肝炎病毒(HCV)和过量饮酒。
既往研究表明,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是胆结石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所以确定胆结石发展与慢性肝病患者(CLD)病因之间的潜在关系是非常有意义的。最近的研究发现,感染HCV的患者胆结石发生率可能高于感染HBV或饮酒患者。意大利一项多中心调查表明,肝硬化患者的胆石症(GD)患病率与HCV感染相关,但与饮酒过量无关。了解更多丙肝抗病毒药物(吉三代、吉二代、索非达卡)信息,可以联系医伴旅。有关老年人CLD和胆石症(GD)病因之间关系的研究很少。
近日《自然》杂志上的一项研究调查了中国慢性肝病患者(CLD)肝病病因和胆石症风险之间的可能联系。研究人员比较了267例中国CLD伴胆囊结石患者和对照组1015例CLD无胆结石患者的临床结果。
调整人口学特征和其他胆结石危险因素后,分析显示,肝硬化使胆结石风险增加两倍[调整比值比(AOR); 95%CI:2.343(1.710-3.211)]。 相比HBV感染,HCV感染使胆结石风险增加1-2倍[AOR; 95%CI:1.582(1.066-2.347)]。 HCV或HBV感染后肝硬化患者发生胆结石风险的多变量分析显示,HCV感染患者的AOR(95%CI)为1.601(1.063-2.413)。在老年慢性肝病(CLD)患者(≥60岁)中,HCV感染后胆结石的风险也显著增加[AOR(95%CI):2.394(1.066-5.375)]。 中国CLD患者中,HCV感染、年龄较大和肝硬化与发生胆结石发病风险显著相关。 HCV感染会使肝硬化患者和老年CLD患者(≥60岁)的胆结石风险都进一步增加。
近期替诺福韦治疗乙肝临床试验中患者的长期随访表明,与其他抗病毒药物相比,替诺福韦治疗可减少或逆转肝纤维化/早期肝硬化。
本内容为医伴旅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医伴旅:寻找优质医疗资源,伴您走上康复之旅
[ 免责声明 ] 本页面内容来自公开渠道(如FDA官网、Drugs官网、原研药厂官网等),仅供持有医疗专业资质的人员用于医学药学研究参考,不构成任何治疗建议或药品推荐。所涉药品可能未在中国大陆获批上市,不适用于中国境内销售和使用。如需治疗,请咨询正规医疗机构。本站不提供药品销售或代购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