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是全世界最常被诊断的癌症,其发病率持续增长。通常,约85%的肺癌被诊断为非小细胞肺癌(NSCLC)。
Olmutinib(奥美替尼)是一种小分子EMSI,已被评估用于治疗T790M(获得性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据21项临床前研究报道,olmutinib在具有EGFR突变(包括T790M突变)的各种肺癌细胞系中具有优异的抗肿瘤活性,而对野生型EGFR的活性极低。
背景
在一开放标签的国际2期研究中,作者评估了奥美替尼对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患者在先前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中已证实有T790M突变和疾病进展。
方法
20岁以上的患者每日口服奥美替尼800 mg,共21天。主要终点是客观缓解率。次要终点包括疾病控制率、客观缓解持续时间、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不良事件按照国家癌症研究所不良事件通用术语标准(4.03版)进行分级。
结果
总体而言,来自9个国家68个地点的162名患者参与实验。在数据截止时,23.5%的登记病人仍在接受治疗。治疗时间中位数为6.5个月(0.03~21.68个月)。
总体上,46.3%的患者有确认的客观缓解(均为部分缓解)。最佳总体缓解率(无论确认与否的客观缓解率)为51.9%。所有患者的确诊疾病控制率为86.4%。
中位缓解持续时间为12.7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9.4个月,估计中位总生存期为19.7个月。
在基线脑转移的患者(n = 83)中,确认的客观缓解率为49.4%,疾病控制率为86.8%;基线无脑转移患者(n = 79)的相应数值分别为43.0%和86.1%。
基线脑转移患者的中位PFS为8.1个月,而无基线脑转移患者的中位PFS为11.2个月。
所有患者均发生紧急不良事件,71.6%的患者发生3级以上不良事件。药物相关性不良事件为 152例(93.8%),以腹泻(38.3%)、恶心(27.2%)、角化过度(26.5%)和皮疹(26.5%)最为常见。
结论
Olmuinib在既往接受过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的T790M阳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产生了有意义的临床活性和可耐受的安全性。
参考资料:Olmutinib in T790M‐positive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after failure of first‐line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 therapy: A global, phase 2 study[ 免责声明 ] 本页面内容来自公开渠道(如FDA官网、Drugs官网、原研药厂官网等),仅供持有医疗专业资质的人员用于医学药学研究参考,不构成任何治疗建议或药品推荐。所涉药品可能未在中国大陆获批上市,不适用于中国境内销售和使用。如需治疗,请咨询正规医疗机构。本站不提供药品销售或代购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