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咨询电话
400-001-2811
在线咨询
微信客服
TOP
首页尼达尼布尼达尼布说明书

尼达尼布说明书

作者
郭药师
阅读量:1156
文章来源:医伴旅
2025-01-21 07:11:44

【商品名称】尼达尼布 Ofev

【通用名称】尼达尼布胶囊

【英文名称】nintedanib

【尼达尼布性状】

本品为淡粉棕色(100mg规格)或棕色(150mg规格)不透明的椭圆形软胶囊,内容物为亮黄色黏稠混悬液。

【尼达尼布适应症】

本品用于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IPF)。

【尼达尼布规格】

(1)100mg(2)150 mg

【尼达尼布用法用量】

应该由具有诊断和治疗IPF经验的医师启动本品的治疗。

本品推荐剂量为每次150 mg,每日两次,给药间隔大约为12小时。

根据患者耐受程度可降低剂量至100mg,每日两次,治疗开始前及给药过程中需定期检查肝功能,一旦出现肝功能异常,应降低剂量或停药(参见[注意事项]、[不良反应])。

本品应与食物同服,用水送服整粒胶囊。本品有苦味,不得咀嚼或碾碎服用。尚不清楚咀嚼或碾碎胶囊对尼达尼布药代动力学的影响。

如果漏服了一个剂量的药物,应在下一计划服药时间继续服用推荐剂量的药物,不应补服漏服的剂量。不应超过推荐的每日最大剂量300 mg。

1、剂量调整

如可适用,除了对症治疗以外,本品的不良反应处理(参见[注意事项]、[不良反应])可包括降低剂量和暂时中断给药直至特定不良反应解至允许继续治疗的水平。可采用完整剂量(每次150 mg,每日两次)或降低的剂量(每次100 mg,每日两次)重新开始本品治疗。如果患者不能耐受每次100 mg,每日两次,则应停止本品治疗。

肝酶升高可能需要调整剂量或中断治疗。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或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增高在1.5倍正常值上限(ULN)之内,且无中度肝损伤(Child Pugh B)迹象时,可中断治疗,或将本品降低剂量至每次100mg,每日两次。当肝酶恢复至基线值时,重新使用本品降低剂量(每次100mg,每日两次)治疗,随后可增加至完整剂量(每次150 mg,每日两次)。

当AST或ALT>1.5倍ULN,或有中度肝损伤(Child Pugh B)的体征或症状时,应停用本品。

对于轻度肝损伤患者(Child Pugh A级),慎用。

2、特殊人群

儿童人群

尚未在临床试验中研究本品在儿童患者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老年患者(≥65岁)

与年龄小于65岁的患者相比,未在老年患者中观察到安全性和有效性的总体差异。无需根据患者年龄调整起始剂量(参见[药代动力学])。对≥75 岁的患者更有可能需要通过降低剂量的方式来管理不良反应。

人种

基于群体药代动力学(PK)分析,无需调整本品的起始剂量(参见[注意事项]、[药代动力学])。黑人患者的安全性数据有限。

年龄、体重和性别

根据群体药代动力学分析,年龄和体重与尼达尼布暴露量有关。然而,它们对暴露量的影响不大,无需调整剂量。性别对尼达尼布的暴露量没有影响(参见[药代动力学])。

肾损伤

小于1%的单剂量尼达尼布是通过肾脏排泄的(参见[药代动力学])。无需对轻度至中度肾损伤患者的起始剂量进行调整。尚未在重度肾损伤(肌酐清除率< 30 ml/min)患者中对尼达尼布的安全性、有效性和药代动力学进行研究。

肝损伤

尼达尼布主要通过胆汁/粪便排泄消除(> 90%);其暴露量在肝损伤患者(Child Pugh A、Child Pugh B)中有所增加(参见[药代动力学])。

在轻度肝损伤(Child Pugh A)的患者慎用。

在轻度肝损伤(Child Pugh A)的患者中,在进行不良反应管理时,应考虑中断或停止治疗。

尚未在分类为Child Pugh B和C级的肝损伤患者中进行尼达尼布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研究。因此,不建议使用本品对中度(Child Pugh B)和重度(Child Pugh C)肝损伤患者进行治疗(参见[药代动力学])。

吸烟者

吸烟与本品的暴露量减少有关。这可能改变本品的疗效。鼓励患者在接受本品治疗前停止吸烟,在使用本品期间应避免吸烟。

【不良反应】最常见不良反应(≥5%)是:腹泻,恶心,腹痛,呕吐,肝酶升高,食欲减退,头痛,体重减轻,和高血压。

【注意事项】

⑴ 肝酶升高:用OFEV曾发生ALT,AST,和胆红素升高。治疗前和期间监视ALT,AST,和胆红素。可能需要暂时减低剂量或终止。

⑵ 胃肠道疾病:用OFEV曾发生腹泻,恶心,和呕吐。第一个征象用充分水化和止泻药(如,洛哌丁胺[loperamide])或抗吐药治疗患者。如尽管对症治疗严重腹泻,恶心,或呕吐持续终止OFEV。

⑶ 胚胎胎儿毒性:应劝告育龄妇女对胎儿潜在危害和避免成为妊娠。

⑷ 曾报道动脉血栓栓塞事件。当治疗患者处于较高心血管风险包括已知冠状动脉疾病谨慎使用。

⑸ 曾报道出血事件。只有已知出血风险患者期望获益胜过潜在风险时使用FEV。

⑹ 曾报道胃肠道穿孔。最近腹部手术治疗患者谨慎使用OFEV。发生胃肠道穿孔患者终止OFEV。只有有已知胃肠道穿孔风险如期望获益胜过潜在风险才使用OFEV。

【尼达尼布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

有生育能力的妇女以及避孕

尼达尼布可导致人类胎儿损害。建议具有生育能力的女性在接受本品治疗时应避免怀孕。建议接受本品治疗的具有生育能力的女性,在接受本品治疗期间以及最后一次服药后至少3个月内应采取有效的避孕措施。由于尚未研究尼达尼布对激素类避孕药的代谢和疗效的影响,应使用屏障法作为第二种避孕方式来避免妊娠。

妊娠

尚无在妊娠妇女中使用本品的资料,但在动物中实施的临床前研究显示了该药物的生殖毒性(参见[药理毒理])。由于尼达尼布也可能对人类的胎儿造成伤害,故妊娠期间不得使用,至少在使用本品治疗前应进行妊娠试验。

如果女性患者在接受本品治疗期间怀孕,建议患者通知她们的医生或药剂师。

如果患者在接受本品治疗期间怀孕,应告知患者胎儿可能受到的潜在性危害。应考虑终止治疗。

哺乳

尚无尼达尼布及其代谢产物在人类乳汁中排泄的资料。临床前研究显示少量的尼达尼布及其代谢产物(≤ 0.5%给药剂量)被分泌至哺乳大鼠的乳汁中。无法排除本品对新生儿/婴儿的风险。使用本品治疗期间应停止哺乳。

生育力

基于临床前研究,尚无男性生育能力受损的证据。根据亚慢性和慢性毒性研究结果,在与人体最大推荐剂量(MRHD)150 mg每日两次相当的系统暴露水平下,尚无证据表明雌性大鼠的生育能力受损(参见[药理毒理])。

【尼达尼布儿童用药】

尚未在儿童和青少年中实施临床试验。

【尼达尼布老年用药】

与年龄小于65岁的患者相比,未在老年患者中观察到安全性和有效性的总体差异。无需根据患者年龄调整起始剂量。对≥75岁的患者更有可能需要通过降低剂量的方式来管理不良反应(参见[药代动力学])。

【尼达尼布药代动力学】

尼达尼布的药代动力学(PK)特征在健康志愿者、IPF患者和癌症患者中相似。尼达尼布的PK呈线性。尼达尼布暴露量随着剂量的增加而增加(剂量范围50-450 mg,每日1次;150 -300 mg,每日2次),证明了剂量比例关系。多次给药后,IPF患者的药时曲线下面积(AUC)蓄积量为1.76倍。在给药1周内达到稳态血药浓度。尼达尼布谷浓度保持稳定超过1年。尼达尼布的PK个体间变异程度为中度至高度(标准PK参数的变异系数在30%-70%的范围内),而个体内变异程度为低度至中度(变异系数低于40%)。

吸收

尼达尼布在进食状态下以软胶囊口服给药后大约2 - 4小时达到最大血浆浓度(范围0.5 - 8小时)。在健康志愿者中100 mg剂量的绝对生物利用度为4.69%(90% CI:3.615 - 6.078)。转运子效应和显著的首过代谢使吸收和生物利用度下降。

剂量与尼达尼布暴露量增加成比例(剂量范围50 - 450 mg每日一次和剂量范围150 - 300 mg每日两次)。至少在给药后1周内达到稳态血浆浓度。

与空腹状态服药相比,在饭后服药时尼达尼布暴露量增加了约20%(CI:95.3 - 152.5%),并且吸收延迟(空腹中位tmax为2.00小时;餐后:3.98小时)。

分布

尼达尼布符合最小双相处置动力学。静脉输注后,在终末相观察到了较大的分布容积(Vss:1050 L,45.0% gCV)。

在人体血浆中,尼达尼布的体外蛋白结合率较高,结合部分为97.8%。血清白蛋白被认为是主要结合蛋白。尼达尼布优先分布于血浆中,血液与血浆分布之比为0.869。

代谢

尼达尼布的主要代谢反应为通过酯酶的水解分裂,产生了游离碱基团BIBF 1202。BIBF 1202随后通过UGT酶(即UGT 1A1、UGT 1A7、UGT 1A8和UGT 1A10)葡糖醛酸化为BIBF 1202葡糖苷酸。

尼达尼布仅在很小程度上经CYP途径进行生物转化,CYP 3A4为主要的参与酶。在人体ADME(吸收、分布、代谢、消除)研究中无法测得血浆中的主要CYP依赖性代谢产物。在体外研究中,CYP依赖性代谢大约占5%,与之相比,酯裂解大约占25%。由于尼达尼布、BIBF 1202和BIBF 1202葡糖苷酸在临床前研究中不抑制或诱导CYP酶。因此,尼达尼布与CYP底物、CYP抑制剂或CYP诱导剂之间不存在药物相互作用。

消除

静脉输注后的总血浆清除率较高(CL:1390 mL/min,28.8% gCV)。口服给药后48小时内药物原形经尿液排泄大约为剂量的0.05%(31.5% gCV),静脉注射给药后大约为剂量的1.4%(24.2% gCV);肾脏清除率为20 mL/min(32.6% gCV)。口服给予[14C]尼达尼布后药物相关的放射活性的主要消除途径为通过粪便/胆汁排泄(剂量的93.4%,2.61% gCV)。肾脏排泄对总清除率的贡献较低(剂量的0.649%,26.3% gCV)。给药4天内的总回收率被认为是完全的(超过90%)。尼达尼布的终末半衰期为10至15小时(gCV%大约为50%)。

转运

尼达尼布是P-gp的底物之一。尼达尼布与该转运体之间的潜在相互作用参见[药物相互作用]。尼达尼布在体外显示并非OATP-1B1、OATP-1B3、OATP-2B1、OCT-2或MRP-2的底物或抑制剂。尼达尼布也非BCRP的底物。在体外仅观察到了对OCT-1、BCRP和P-gp具有较弱的抑制作用,其临床相关性较低。类似结果也适用于尼达尼布作为OCT-1底物时的研究。

暴露-应答关系

暴露应答分析表明在2期和3期研究中观察到的暴露范围和FVC的年下降率之间存在Emax样关系,EC50约为3-5ng/mL(相对标准误:54-67%)。

在安全性方面,尼达尼布血浆暴露量和ALT和/或AST升高之间的关系看似较弱。即使无法排除血浆暴露量为风险确定因素,实际给药剂量可能会更好的预测发生任何强度的腹泻的风险(参见[注意事项])。

特殊人群中的群体药代动力学分析

尼达尼布在健康志愿者、IPF患者和癌症患者中的药代动力学特性相似。基于在IPF和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N = 1191)中实施的群体药代动力学(Pop PK)分析和描述性研究的结果,性别(校正了体重)、轻中度肾损伤(通过肌酐清除率预估)、肝转移、ECOG体能状态评分、饮酒或P-gp基因型不影响尼达尼布暴露量。群体药代动力学分析表明,对尼达尼布暴露产生的中度影响取决于年龄、体重和人种(见以下描述)。根据临床试验中观察到的较高的个体间暴露量的差异,认为这些影响没有临床意义(参见[注意事项])。

年龄

尼达尼布的暴露量随年龄呈线性增加。相对于中位年龄62岁的患者,AUCτ,ss在45岁的患者(第5百分位数)中下降了16%,在76岁的患者(第95百分位数)中增加了13%。该分析涵盖的年龄范围为29至85岁;大约5%的人群年龄超过75岁。基于PopPK 模型,与65岁以下患者相比,年龄≥75岁的患者尼达尼布暴露量增加约为20 - 25%。尚未在儿童人群中进行研究。

体重

体重与尼达尼布的暴露量呈负相关。相对于中位体重为71.5 kg的患者,AUCτ,ss在体重50 kg的患者(第5百分位数)中增加了25%,在体重100 kg的患者(第95百分位数)中下降了19%。

人种

与高加索人相比,尼达尼布群体平均暴露量(校正了体重)在中国、中国台湾和印度患者中升高了33-50%,在日本人中升高了16%,在韩国人中下降了16-22%。

来自黑人个体的数据极为有限,但与高加索人处于相同的范围内。

肾损伤

根据933例IPF患者数据的群体药代动力学分析,轻度(肌酐清除率:60-90 mL/min;n=399)或中度(肌酐清除率:30-60 mL/min;n=116)肾功能损害不影响尼达尼布的暴露量。重度肾功能损害(肌酐清除率低于30 mL/min)的数据有限。

肝损伤

在一项关于本品的1期单剂量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中,对8例轻度肝功能损害受试者(Child Pugh A级)和8例中度肝功能损害受试者(Child Pugh B级)与17例肝功能正常的受试者进行了比较。轻度肝损害受试者的尼达尼布平均暴露量,按照峰浓度(Cmax),比肝功能正常受试者高2.4倍(90%CI:1.6-3.6);而按照AUC0-inf,比肝功能正常受试者高2.2倍(90%CI:1.4-3.5)。对于中度肝损害受试者,按照峰浓度(Cmax),平均尼达尼布暴露量比肝功能正常受试者高6.9倍(90%CI:4.4-11.0);而按照AUC0-inf,比肝功能正常受试者高7.6倍(90%CI:5.1- 11.3)。没有对重度肝功能损害受试者(Child Pugh C级)进行研究。

与吡非尼酮联合治疗

在日本IPF患者中实施的一项平行组设计研究中,对尼达尼布与吡非尼酮联合治疗进行了研究。24例患者接受了尼达尼布150 mg,每日两次,共28天的治疗。在13例患者中,在标准剂量的吡非尼酮长期治疗的基础上加入了尼达尼布治疗。11例患者接受了尼达尼布单药治疗。与单独给予尼达尼布相比,在吡非尼酮的基础上给予尼达尼布时,尼达尼布暴露量按AUC计下降至68.3%,按Cmax计下降至59.2%。尼达尼布对吡非尼酮的PK没有影响。由于联合暴露的时间较短以及患者例数过少,无法得出有关与吡非尼酮联合用药的获益-风险结论。

【尼达尼布贮藏】

请保存于25℃以下。

请存放于儿童无法触及和看到的安全位置。

【尼达尼布包装】

铝/铝泡罩包装。

30粒/盒、 60粒/盒。

尼达尼布有效期】

36个月。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整理于FDA说明书、DRUGS及网络,仅作信息交流之目的,文中观点不代表医伴旅立场,亦不代表医伴旅支持或反对文中观点。本文也不是治疗方案推荐。页面内容仅供医学药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具体用药请咨询主治医师,本站只做信息展示,不销售药品。如需获得治疗方案指导,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参考资料: FDA说明书,FDA更新于2024年10月11日的说明书https://www.accessdata.fda.gov/scripts/cder/daf/index.cfm?event=overview.process&ApplNo=205832

临床招募
新药免费用
微信扫一扫 关注我们
医伴旅公众号
扫一扫
添加企业微信
做您身边的贴心健康咨询管家
医伴旅官方微博
扫码关注 有问必答
了解医药信息 关注临床动态
最新问答
新上药品资讯
联系企业微信
注:企业微信尽快与您联系,我们承诺严格保护您的隐私
点击提交企业微信
微信客服
企业微信
联系我们 :24小时客服在线
400-001-2811
邮箱 : service@1blv.com
邮编 : 100096
地址 : 北京市昌平区珠江摩尔国际大厦3号楼2单元701室
本网站不销售任何药品,只做药品信息资讯展示
证书编号:(京)-非经营性-2020-0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