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细胞癌(RCC)是最常见的肾癌类型,占肾癌总数的90%。随着对转移性或晚期RCC的发病机制和分子生物学的深入了解,我们开发出了几种治疗方法,如靶向VEGF和VEGFR的抗血管生成药物、mTOR抑制剂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虽然晚期RCC患者有上面几种治疗方法可供选择,但大多数患者尚未实现完全和持久的肿瘤反应,原因可能是:肿瘤内异质性;导致肿瘤生长的多种耐药机制。因此,有必要开发新的药物和联合疗法以改善临床结果。
乐伐替尼(Lenvatinib、Lenvanix、乐卫玛、仑伐替尼、Lenvima)是一种靶向VEGFR1-3、FGFR1-4、PDGFRα、KIT和RET原癌基因的口服多酪氨酸激酶受体抑制剂。理论上来说,乐伐替尼与依维莫司(一种mTOR抑制剂)组合,可以通过抑制VEGFR、FGFR和mTOR信号通路增强抗血管生成和抗肿瘤活性。在美国和欧洲进行的随机2期临床试验显示,在接受过一种VEGF靶向治疗的晚期RCC患者中,与单用依维莫司(10 mg/天)相比,乐伐替尼加依维莫司(分别为18和5 mg/天)可显著延长无进展生存期PFS,毒性可耐受(中位数14.6个月vs 5.5个月,风险比0.40,95%CI 0.24-0.68)。该组合方案已在欧美获批用于治疗晚期RCC患者。
日本研究人员对无法切除的晚期或转移性RCC患者进行了乐伐替尼联合依维莫司的1期临床研究,以研究其耐受性和抗肿瘤活性。
患者特征
2015年7月至2017年5月,7名日本患者参加了本研究。基线患者中位年龄为66岁(范围59-74岁)。大多数患者为男性(86%),ECOG评分为0(71%)或1(29%)。所有患者均为转移性肾透明细胞癌。6名患者接受过两种或以上VEGF靶向疗法。患者共接受11个周期治疗(中位数,范围1-23),5名(71%)患者接受≥10个周期治疗。对于乐伐替尼,相对剂量强度为57.8%(范围46.1-100%),依维莫司则为81.4%(范围50.5-100%)。由于疾病进展,5名患者停止了研究治疗;1名患者撤回知情同意;1名患者没有疾病进展,因为肾切除术而停止了治疗。
安全性和耐受性
在6名患者中未观察到剂量限制性毒性DLT。1名患者由于停药被排除在DLT分析之外。这名60岁的男性患者停止了研究治疗,因为其总体状况因疾病进展而转差。研究治疗的最后一个给药日是第1周期的第7天。在接受研究治疗之前,患者出现肺、肝、淋巴结和脑转移,进行根治性肾切除术、脑转移放疗和三种系统VEGF靶向治疗。
最常见的治疗期间出现不良事件是血小板减少和食欲下降(100%),其次是高甘油三酯血症和手足综合征(86%)。最常见的3级不良事件是淋巴细胞减少症(43%),其次是食欲减退、高甘油三酯血症、低磷血症和低钠血症(29%)。
没有观察到4级或5级不良事件。3名患者报告了4例非致命性严重不良事件(癌症相关疼痛、脊柱狭窄、食欲减退、脱水)。研究人员认为食欲减退与乐伐替尼有关,而与依维莫司没有关系。脱水被认为与两种药物都有关。
导致减少乐伐替尼剂量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86%,导致减少依维莫司剂量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为43%。导致两名或更多患者减少乐伐替尼剂量的事件是食欲减退(57%)和疲劳(29%),导致两名或更多患者减少依维莫司剂量的事件是高甘油三酯血症(29%)。两种药物的所有患者均报告导致停药的不良事件。
抗肿瘤活性
上图显示了患者靶病变直径总及自基线开始的变化。除1名因疾病早期进展而停止研究治疗的患者外,均观察到肿瘤缩小和持久的疾病控制。最佳总体反应:5名(71%)患者部分反应PR,1名(14%)疾病稳定SD,1名(14%)疾病进展PD。客观反应率ORR为71%(95%CI 29-96)。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9.7个月(95%CI为0.3-20.5)。患者的放射学反应如下图所示。
了解更多关于乐伐替尼(Lenvanix)的信息,请咨询医伴旅。
本内容为医伴旅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医伴旅:寻找优质医疗资源,伴您走上康复之旅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整理于FDA说明书、DRUGS及网络,仅作信息交流之目的,文中观点不代表医伴旅立场,亦不代表医伴旅支持或反对文中观点。本文也不是治疗方案推荐。页面内容仅供医学药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具体用药请咨询主治医师,本站只做信息展示,不销售药品。如需获得治疗方案指导,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参考资料: FDA说明书,FDA更新于2022年3月1日,https://www.accessdata.fda.gov/scripts/cder/daf/index.cfm?event=overview.process&ApplNo=213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