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美国FDA基于卡博替尼 VS 依维莫司临床试验(研究代号METEOR)结果,首次批准卡博替尼用于既往接受过抗血管生成治疗的晚期肾细胞癌(RCC)患者的二线治疗。2017年12月,美国FDA基于卡博替尼 VS 舒尼替尼临床试验(研究代号CABOSUN)结果,进一步批准卡博替尼用于晚期肾细胞癌(RCC)患者的一线治疗。
卡博替尼 VS 依维莫司METEOR 临床试验是一个 III 期的临床试验,入组标准为既往接受过VEGFR-TKI 治疗并且在 6 个月内出现病情进展的患者。既往VEGFR-TKI治疗包括舒尼替尼(卡博替尼组64% VS 依维莫司组62%),帕唑帕尼(44% VS 41%),阿西替尼(16% VS 17%)和索拉非尼(6% VS 9%)。658例患者随机分组,一组(330人)接受每日 60 mg卡博替尼口服治疗,另一组(328人)给予每日 10 mg依维莫司口服治疗。两组的中位 PFS 为 7.4个月VS 3.9 个月,客观反应率为 21% VS 5%,中位总生存期为21.4个月 VS 16.5个月。
卡博替尼 VS 舒尼替尼CABOSUN是一项随机开放的II期试验,纳入157例被确定为中或低风险的晚期RCC患者。患者按1:1随机分配至卡博替尼(60 mg每日)组或舒尼替尼(50 mg每日,4周休息2周)组。主要终点是无进展生存期,次要终点包括总体生存率和客观反应率。结果表明,卡博替尼组和舒尼替尼组的中位PFS为8.6个月 VS 5.3个月,中位OS为26.6个月 VS 21.2个月,客观反映率为20% VS 9%。卡博替尼组3级或4级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68%,舒尼替尼组为65%。卡博替尼组最常见的3-4级不良反应(≥5%)有高血压、腹泻、低钠血症、低磷血症、掌足红肿(PPE)、ALT升高、疲劳、食欲下降、口腔炎、疼痛、低血压和晕厥。因不良事件中止治疗的患者为卡博替尼组21% VS 舒尼替尼组22%。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整理于FDA说明书、DRUGS及网络,仅作信息交流之目的,文中观点不代表医伴旅立场,亦不代表医伴旅支持或反对文中观点。本文也不是治疗方案推荐。页面内容仅供医学药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具体用药请咨询主治医师,本站只做信息展示,不销售药品。如需获得治疗方案指导,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参考资料: FDA说明书,FDA更新于2025年03月26日的说明书https://www.accessdata.fda.gov/scripts/cder/daf/index.cfm?event=overview.process&ApplNo=2086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