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 图片来自公开渠道(如FDA官网、Drugs官网、原研药厂官网等),仅供参考。
为降低低血压及相关症状(头晕、疲劳、恶心)的发生风险,需指导照护者及患者在给药前确保患者摄入充足食物;给药前1小时内,指导患者饮用约240-300mL液体(如白开水、牛奶等)。
剂量依据:推荐剂量基于患者实际体重,每日皮下注射1次,尽可能在每日同一时间给药;注射体积需结合患者体重及复溶后药物浓度(0.8mg/mL或2.0mg/mL)确定。
体重-剂量-注射体积对应关系:
体重3kg:剂量0.096mg,注射体积0.12mL,选用0.4mg规格瓶复溶(复溶后浓度0.8mg/mL);
体重4kg:剂量0.12mg,注射体积0.15mL,选用0.4mg规格瓶复溶;
体重5kg:剂量0.16mg,注射体积0.2mL,选用0.4mg规格瓶复溶;
体重6-7kg:剂量0.2mg,注射体积0.25mL,选用0.4mg规格瓶复溶;
体重8-11kg:剂量0.24mg,注射体积0.3mL,选用0.4mg规格瓶复溶;
体重12-16kg:剂量0.28mg,注射体积0.35mL,选用0.56mg规格瓶复溶(复溶后浓度0.8mg/mL);
体重17-21kg:剂量0.32mg,注射体积0.4mL,选用0.56mg规格瓶复溶;
体重22-32kg:剂量0.4mg,注射体积0.5mL,选用0.56mg规格瓶复溶;
体重33-43kg:剂量0.5mg,注射体积0.25mL,选用1.2mg规格瓶复溶(复溶后浓度2.0mg/mL);
体重44-59kg:剂量0.6mg,注射体积0.3mL,选用1.2mg规格瓶复溶;
体重60-89kg:剂量0.7mg,注射体积0.35mL,选用1.2mg规格瓶复溶;
体重≥90kg:剂量0.8mg,注射体积0.4mL,选用1.2mg规格瓶复溶;
若患者体重处于上述区间之间,需将体重四舍五入至最接近的整数后确定剂量。
漏服剂量处理:若错过一次剂量,可在计划给药时间后12小时内补服;若超过12小时,跳过错过的剂量,按常规给药时间进行下一次给药,不得为补服错过的剂量而加倍给药。
需每3-6个月定期监测患者体重、生长情况(如身高、生长速率)及体格发育,根据患者实际体重调整剂量;一旦通过影像学检查确认患者骨骺闭合(提示无进一步生长潜力),需永久停用伏索利肽。
复溶前,将伏索利肽药瓶及预装稀释注射器从冰箱取出,放置至室温后再进行操作;
选择与患者体重匹配的规格药瓶(配套预装稀释注射器),取下药瓶翻盖,用酒精棉片擦拭瓶塞表面并待干;
取下预装稀释注射器的帽,将配套的稀释针头拧至注射器上,拔下针头帽,将针头刺入药瓶塞中央,缓慢推注全部稀释液至药瓶内;
拔出针头后,按压注射器蓝色tabs使针头回缩,将用过的稀释注射器及针头放入锐器盒中(不可用于后续注射);
轻轻旋摇药瓶,使冻干粉末完全溶解,不得摇晃;复溶后需目视检查溶液,确保澄清、无色至黄色,无颗粒或浑浊,不符合要求则不得使用。
复溶后储存:复溶后的药液可在室温(20-25℃,68-77℉)下置于药瓶中保存,最长不超过3小时,超过3小时需丢弃。
照护者需经医护人员培训并掌握皮下注射技术后,方可在家中为患者给药;
取出配套的给药注射器,拔下针头帽,将针头刺入复溶后的药瓶塞中央,倒置药瓶,缓慢抽取处方剂量的药液;
抽取后轻轻敲击注射器以排出大气泡,将气泡推回药瓶,重复抽取直至注射器内药液剂量准确且无大气泡(1-2个小气泡可接受);
选择注射部位:推荐部位包括大腿前中部、距肚脐至少5cm的腹部下部、臀部上部或上臂后部;需轮换注射部位,不得连续两天在同一部位注射,且不得注射至红肿、压痛、破损或瘢痕组织处;
用酒精棉片擦拭注射部位并待干,捏起注射部位皮肤,以45°角快速将针头全部刺入皮肤,释放皮肤,缓慢推注全部药液;推注完毕后,继续按压plungerrod直至针头回缩至注射器内;
给药后若注射部位少量出血,可用纱布轻压数秒或贴创可贴,不得揉搓注射部位;
伏索利肽为单剂量制剂,药瓶中剩余药液需丢弃,不得合并不同药瓶的剩余药液,也不得与其他药物混合注射。以上用法用量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医生处方。请严格遵循专业医师指导,切勿自行增减药量或改变给药方式。
参考资料: FDA说明书更新于2024年11月4日,FDA说明书网址:https://www.accessdata.fda.gov/scripts/cder/daf/index.cfm?event=overview.process&ApplNo=214938
[ 免责声明 ] 本页面内容来自公开渠道(如FDA官网、Drugs官网、原研药厂官网等),仅供持有医疗专业资质的人员用于医学药学研究参考,不构成任何治疗建议或药品推荐。所涉药品可能未在中国大陆获批上市,不适用于中国境内销售和使用。如需治疗,请咨询正规医疗机构。本站不提供药品销售或代购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