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 图片来自公开渠道(如FDA官网、Drugs官网、原研药厂官网等),仅供参考。
拉帕替尼于2007年3月13日获得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的批准上市。在2010年1月29日,FDA批准加速使用拉帕替尼作为转移性乳腺癌妇女一线全口服治疗的新联合方案。
2013年3月5日,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拉帕替尼上市,用于与卡培他滨联用,治疗HER2过度表达且既往接受过包括蒽环类、紫杉类和曲妥珠单抗治疗的晚期或转移性乳腺癌。
拉帕替尼(Tykerb)是一种酪氨酸激酶抑制剂,通过靶向抑制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活性,阻断肿瘤细胞的信号传导通路,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存活。该药主要用于治疗HER2阳性的晚期或转移性乳腺癌,尤其与其他化疗药物联用时,可显著延长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
通用名称:拉帕替尼、Lapatinib
商品名称:Tykerb、泰立沙
HER2(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EGF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与卡培他滨联用,治疗HER2阳性的晚期或转移性乳腺癌患者,且患者既往接受过蒽环类、紫杉醇和曲妥珠单抗治疗。
与来曲唑联用,治疗绝经后激素受体阳性且HER2阳性的转移性乳腺癌患者。
250mg*30片/盒。
薄膜衣片,呈椭圆形,颜色为黄色或淡黄色,印有“GS XJG”字样。
每片含拉帕替尼二对甲苯磺酸盐(相当于250mg拉帕替尼)。
拉帕替尼推荐剂量为1250mg,每日1次口服,连续给药(第1-21天),需与卡培他滨联合使用;卡培他滨剂量为2000mg/m²/天,分2次口服(间隔约12小时),给药周期为第1-14天,两者共同构成21天重复治疗周期。
拉帕替尼需在餐前1小时或餐后1小时服用,每日1次,每次服用5片(250mg/片),不可分割每日剂量。
卡培他滨需与食物同服或在餐后30分钟内服用。
若漏服1日剂量,次日不可双倍补服,需按常规剂量继续给药。
治疗需持续至疾病进展或出现不可耐受的毒性反应。
拉帕替尼推荐剂量为1500mg,每日1次口服,连续给药,需与来曲唑联合使用;来曲唑推荐剂量为2.5mg,每日1次口服。
拉帕替尼需在餐前1小时或餐后1小时服用,每日1次,每次服用6片(250mg/片),不可分割每日剂量。
治疗需持续至疾病进展或出现不可耐受的毒性反应。
具体您可以阅读拉帕替尼完整用法用量信息,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正确用药。推荐文章:拉帕替尼(lapatinib)的用法用量。
胃肠道反应:腹泻、恶心、呕吐、口腔炎。
皮肤反应:皮疹、手足综合征。
全身症状:疲劳、食欲减退。
其他:肝功能异常、心脏毒性(如左心室射血分数下降)。
肝毒性:需定期监测肝功能。
间质性肺病:如出现呼吸困难或咳嗽加重,应立即就医。
具体您可以阅读拉帕替尼完整副作用信息,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正确用药。推荐文章:拉帕替尼(lapatinib)的副作用。
肝毒性:治疗期间需定期监测肝功能,出现异常时应暂停或调整剂量。
心脏功能:治疗前及治疗中需评估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
腹泻管理:可能为严重腹泻,需及时补液及对症治疗。
孕妇禁用:拉帕替尼具有胚胎毒性,育龄女性需采取有效避孕措施。
【孕妇】尚无孕妇使用拉帕替尼的临床数据,无法评估药物相关的重大出生缺陷、流产或母婴不良结局风险;动物研究在极高剂量下出现母体毒性、胎儿骨骼骨化延迟及子代发育毒性;需结合母体治疗需求、妊娠固有风险及潜在危害,在医生指导下权衡利弊后决定是否使用。
【哺乳期女性】尚无拉帕替尼是否分泌至人乳或对哺乳婴儿影响的数据;动物研究显示放射性标记的维贝格龙可进入乳汁,推测拉帕替尼可能存在于人乳中;需综合评估母乳喂养的益处、母体治疗需求及对婴儿的潜在风险,在医生指导下决定是否继续哺乳或停药。
【具有生殖潜力的男性和女性】说明书中未提供明确信息,暂无关于拉帕替尼对生育能力影响的临床数据,如需备孕,建议咨询医生进行个体化评估。
【儿童使用】拉帕替尼在儿科患者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尚未确立,目前无相关研究支持,不推荐用于儿童人群。
【老年人使用】临床研究未观察到65岁及以上患者与年轻患者在安全性和有效性上的显著差异,无需常规调整剂量;但老年患者常合并其他疾病或使用多种药物,应结合个体健康状况谨慎用药,并密切监测。
【肾功能损害】轻度、中度或重度肾功能损害(eGFR15至<90mL/min/1.73m²)患者无需调整剂量;尚未在eGFR<15mL/min/1.73m²(无论是否透析)患者中研究,不推荐使用。
【肝功能损害】轻度至中度肝功能损害(Child-Pugh A级和B级)患者无需调整剂量;尚未在重度肝功能损害(Child-Pugh C级)患者中研究,不推荐使用。
对拉帕替尼或其制剂中任何成分存在已知严重过敏反应(如过敏性休克)的患者,禁用本品。
拉帕替尼在临床相关浓度下,可抑制CYP3A4、CYP2C8及P-糖蛋白(P-gp,ABCB1),与这些酶或转运体的底物药物联用时,可能升高底物药物的暴露量,对于治疗窗窄的底物药物需谨慎,并考虑降低底物药物剂量:
咪达唑仑(CYP3A4底物):联用后口服咪达唑仑24小时AUC升高45%,静脉咪达唑仑AUC升高22%。
紫杉醇(CYP2C8和P-gp底物):癌症患者联用后,紫杉醇24小时AUC升高23%(可能因研究设计低估实际升高幅度)。
地高辛(P-gp底物):联用后口服地高辛AUC约升高2.8倍,需在拉帕替尼治疗前及治疗期间监测地高辛血药浓度,若浓度>1.2ng/mL,需将地高辛剂量减半。
拉帕替尼主要经CYP3A4代谢,与强效CYP3A4抑制剂或诱导剂联用时,会显著改变拉帕替尼浓度,需调整剂量:
强效CYP3A4抑制剂:应避免联用(如酮康唑、伊曲康唑等)。若无法避免,拉帕替尼剂量需降至500mg/天(基于药代动力学研究,预计AUC恢复至无抑制剂时水平),但缺乏临床数据。停用抑制剂后需洗脱约1周,再恢复拉帕替尼推荐剂量。
强效CYP3A4诱导剂:应避免联用(如地塞米松、苯妥英等)。若无法避免,需根据耐受性逐步调整拉帕替尼剂量:HER2阳性转移性乳腺癌(联合卡培他滨)从1250mg/天升至4500mg/天,激素受体阳性HER2阳性转移性乳腺癌(联合来曲唑)从1500mg/天升至5500mg/天(预计AUC恢复至无诱导剂时水平),但缺乏临床数据。停用诱导剂后,恢复拉帕替尼推荐剂量。
拉帕替尼是P-糖蛋白(P-gp)的底物,与P-gp抑制剂联用时,可能升高拉帕替尼浓度,需谨慎使用并监测患者耐受性。
拉帕替尼水溶性呈pH依赖性(pH越高溶解度越低),但与埃索美拉唑(质子泵抑制剂,40mg/天,连用7天)联用时,拉帕替尼稳态暴露无临床意义的降低,无需调整剂量。
尚无特异性解毒剂,过量时应采取对症支持治疗,如洗胃或活性炭吸附。
吸收:口服后4小时达峰浓度,食物可增加吸收。
分布:血浆蛋白结合率>99%。
代谢:主要通过CYP3A4代谢。
排泄:粪便排泄为主(约82%),半衰期约24小时。
储存温度:20℃-25℃(68℉-77℉),允许在15℃-30℃(59℉-86℉)之间波动。
其他:避免储存过期或不再需要的药品;置于儿童不可触及处。
瑞士诺华制药
参考资料:FDA说明书更新于2022年3月,FDA说明书网址:https://www.accessdata.fda.gov/scripts/cder/daf/index.cfm?event=overview.process&ApplNo=022059
[ 免责声明 ] 本页面内容来自公开渠道(如FDA官网、Drugs官网、原研药厂官网等),仅供持有医疗专业资质的人员用于医学药学研究参考,不构成任何治疗建议或药品推荐。所涉药品可能未在中国大陆获批上市,不适用于中国境内销售和使用。如需治疗,请咨询正规医疗机构。本站不提供药品销售或代购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