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21-22日,2023年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召开的大会在广州胜利召开,此次大会重磅发布《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非小细胞肺癌诊疗指南2023版》,大会特邀全国各地的知名学者针对该指南更新要点进行解读。此次大会将很多药物纳入一线治疗中,伏美替尼就在此中,那么这是种什么药物,又为何能纳入一线治疗呢?
2023CSCO指南会
非小细胞肺癌示意图(图源于网络,侵权可删)
非小细胞肺癌是一种来源于支气管粘膜、支气管腺体和肺泡上皮的一种肺恶性肿瘤,在显微镜下呈现出核异形、细胞较大、胞浆丰富的特征。按照组织病理学的分类,它可以被划分为腺癌、鳞状细胞癌、腺鳞癌、大细胞癌和肉瘤样等亚型。
患者一般会出现咳嗽、咳血、呼吸困难以及发热等症状,当肿瘤侵犯到胸膜时可能会出现胸痛或者胸水等表现;当肿瘤发生远处转移时,会出现颅内压增高、恶心、骨痛、病理性骨折等表现,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因此需尽快治疗。此次大会将伏美替尼纳入一线治疗,主要是由于其治疗疗效,下边一起来看一下!
伏美替尼属于第三代表皮生长因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与EGFR不可逆性结合,具有双重活性,对EGFR敏感突变和耐药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同时,该药具有较高的激酶谱选择性,降低脱靶反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伏美替尼适用于既往经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治疗时或治疗后出现疾病进展,并且经检测确认存在EGFR T790M突变阳性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性肺癌成人患者的治疗。本次大会上将伏美替尼纳入NSCLC一线治疗,主要是基于其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结果。
上文中我们不止一次提到,伏美替尼在今年CSCO肺癌指南中被纳入了一线治疗方案,那么伏美替尼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如何呢?一起来看看!
此次伏美替尼被推荐作为一线治疗主要基于FURLONG研究,该试验为多中心、双盲、随机、3 期研究,该试验的目的是比较伏美替尼与第一代 EGFR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吉非替尼作为一线治疗 EGFR 突变阳性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 (NSCLC) 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该试验共招募750名患者,随机分配为伏美替尼组和吉非替尼组,该试验的主要终点为无进展生存期(PFS),次要终点为安全性。
2023csco大会伏美替尼部分
试验结果证明,伏美替尼组经 IRC 评估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 20.8 个月,吉非替尼组为 11.1个月,伏美替尼组高于吉非替尼组近10个月。在安全性方面,伏美替尼组有20人发生了3 级或以上的治疗相关不良事件,而吉非替尼组有32人。
由以上数据可知,与吉非替尼相比,伏美替尼作为中国 EGFR 突变阳性 NSCLC 患者的一线治疗显示出更优的疗效,同时具有可接受的安全性。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段建春教授在采访中提到,目前其团队正在进行新型靶向药物的临床研究,其中包括EGFR 20外显子插入突变小分子靶向药物的研究,未来将通过与传统化疗进行大型头对头III期试验。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段建春教授
1、Shi Y, Chen G, Wang X, Liu Y, Wu L, Hao Y, Liu C, Zhu S, Zhang X, Li Y, Liu J, Cao L, Cheng Y, Zhao H, Zhang S, Zang A, Cui J, Feng J, Yang N, Liu F, Jiang Y, Gu C; FURLONG investigators. Furmonertinib (AST2818) versus gefitinib as first-line therapy for Chinese patients with locally advanced or metastatic EGFR mutation-positive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FURLONG): a multicentre, double-blind, randomised phase 3 study. Lancet Respir Med. 2022 Nov;10(11):1019-1028. doi: 10.1016/S2213-2600(22)00168-0. Epub 2022 Jun 2. PMID: 35662408.
2、NCCN临床实践指南: 非小细胞肺癌,Version 7.2019
3、健康界 EGFR-TKIs三代同堂,ALK-TKIs再添新“星”:段建春教授解读NSCLC靶向治疗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整理于FDA说明书、DRUGS及网络,仅作信息交流之目的,文中观点不代表医伴旅立场,亦不代表医伴旅支持或反对文中观点。本文也不是治疗方案推荐。页面内容仅供医学药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具体用药请咨询主治医师,本站只做信息展示,不销售药品。如需获得治疗方案指导,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