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新的研究结果表明,第三代氟喹诺酮类药物对肌腱健康的影响可能与前代药物不同。氟喹诺酮属于喹诺酮类,又称吡啶酮酸类,属化学合成抗菌药。临床用于治疗尿路、肠道、呼吸道以及皮肤软组织、腹腔、骨关节等感染,取得良好疗效。
日本Jichi医科大学的Takashi Chinen表示,如果得到证实,对于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过敏的患者以及其他选择氟喹诺酮类抗生素的患者(因其良好的药代动力学特性和广谱活性)来说,这将是一个好消息。Chinen说:“对于肌腱疾病风险较高的患者(比如运动员)而言,好处尤其明显。”
为了研究第三代氟喹诺酮类药物与肌腱病之间的关系,Chinen及其同事利用日本一个地区的行政索赔数据进行了一项自我控制的病例系列分析,聚焦跟腱断裂的风险。
研究人员在数据库中找到504名患者在5年中经历了跟腱断裂,并在这期间的某个时候服用了抗生素。他们将观察期分为抗生素暴露期(处方后30天)和非暴露期。他们将抗生素分为氟喹诺酮类和非氟喹诺酮类,并将氟喹诺酮类进一步分为第一代、第二代和第三代,包括以下药物:
·第一代:诺氟沙星、萘啶酸、吡哌酸
·第二代:左氧氟沙星、托氟沙星、环丙沙星、氧氟沙星、洛美沙星
·第三代:加雷沙星、西他沙星、普卢利沙星、莫西沙星、帕珠沙星
比较暴露期与非暴露期跟腱断裂的发生率,跟腱断裂风险没有升高的是暴露于第三代氟喹诺酮类药物(发生率比值为1.05;95%置信区间,0.33-3.37)和非氟喹诺酮类药物(IRR,1.08;95%Cl,0.80-1.47)。与这些发现相比,研究人员发现,在第一代和第二代氟喹诺酮类药物暴露期间,肌腱断裂的风险显著升高(IRR,2.94;95%Cl,1.90-4.54)。在按性别和近期使用皮质类固醇的亚组分析中也观察到了类似的发现。
与第一代和第二代氟喹诺酮相关的风险增加与先前研究中观察到的风险升高一致。该研究是首次通过自身对照病例序列分析和使用大型行政索赔数据库来调查与第三代氟喹诺酮类药物相关的跟腱断裂风险。
由于这项研究是基于行政索赔数据,它不支持关于差别风险的结论。尽管存在一些局限性,但该研究结果还是有价值的,这些信息可能有助于患者抗生素治疗的个性化。对于一些不能使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患者和某些特殊情况(如嗜肺军团菌),第三代氟喹诺酮类药物可能是一种更安全的选择。
参考文献:https://www.medscape.com/viewarticle/950957#vp_1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整理于FDA说明书、DRUGS及网络,仅作信息交流之目的,文中观点不代表医伴旅立场,亦不代表医伴旅支持或反对文中观点。本文也不是治疗方案推荐。页面内容仅供医学药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具体用药请咨询主治医师,本站只做信息展示,不销售药品。如需获得治疗方案指导,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