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咨询电话
400-001-2811
在线咨询
微信客服
TOP
首页药品新闻列表晚期促纤维增生性黑色素瘤患者对单药抗PD-1治疗呈现卓越应答
晚期促纤维增生性黑色素瘤患者对单药抗PD-1治疗呈现卓越应答
发布时间:2025-09-05 10:40:28
阅读量:0

9月4日,欧洲肿瘤内科学会发布了一则新闻。在SWOGS1512单臂II期试验的B队列研究中,共纳入27例不可切除的促纤维增生性黑色素瘤患者,这些患者接受帕博利珠单抗(pembrolizumab)治疗,剂量为200mg静脉注射,每3周一次,最长治疗时长为2年。结果显示,患者的应答率较高,且应答多表现为深度、快速的特点。应答具有持久性,即使在停用帕博利珠单抗后,应答仍持续存在;此外,大多数患者的死亡由无关原因导致。未完成计划的2年帕博利珠单抗治疗似乎并未影响应答率或应答持续时间。

美国俄亥俄州哥伦布市俄亥俄州立大学韦克斯纳医学中心的KariL.Kendra博士、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市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琼森综合癌症中心的AntoniRibas博士及其同事于2025年8月14日在《自然・医学》(NatureMedicine)期刊上发表了该研究结果。他们指出,尽管促纤维增生性黑色素瘤存在一些被认为不利于癌症免疫治疗应答的特征,但患者对单药抗PD-1治疗的应答率仍较高。

由于并非所有黑色素瘤亚型都具有相同的病因、生物学特征和临床行为,SWOG研究团队推测,不同亚型的黑色素瘤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应答可能存在差异。促纤维增生性黑色素瘤是一种罕见的无色素性皮肤黑色素瘤亚型,常发生于身体阳光暴晒程度高的部位,且在老年男性中更为常见。

作者在研究背景中提到,促纤维增生性黑色素瘤的组织学特征表现为:梭形细胞位于大量胶原基质中,常伴有免疫细胞浸润。免疫组化结果显示,该亚型通常不表达常见的黑素小体通路抗原(如Melan-A和HMB45),但常表达转录因子SOX10(SOX10阳性)。对促纤维增生性黑色素瘤活检样本的基因测序结果显示,其肿瘤突变负荷(tumourmutationalburden,TMB)较高。在致癌驱动事件中,NF1基因功能缺失突变最为常见,而BRAF和NRAS激活突变则较为罕见。

一项回顾性病例分析纳入了10个学术中心早期临床试验中接受单药抗PD-1/L1治疗的1000余例晚期黑色素瘤患者,从中筛选出60例晚期促纤维增生性黑色素瘤患者。该队列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18个月,结果显示其最佳总体应答率为70%(95%置信区间[CI]:57%–81%),完全应答(completeresponse,CR)率为32%。无论是病理确诊为纯亚型还是混合亚型的促纤维增生性黑色素瘤患者,均观察到治疗应答。

基于上述数据,SWOG研究团队设计了SWOGS1512试验,旨在验证以下假设:单药抗PD-1治疗在新辅助治疗场景(A队列)和不可手术切除的晚期疾病场景(B队列)中均具有较高应答率。其中,B队列的主要研究终点是明确既往未接受过系统治疗的晚期促纤维增生性黑色素瘤患者接受单药抗PD-1治疗后的完全应答(CR)率。

选择单药抗PD-1作为治疗方案的依据如下:促纤维增生性黑色素瘤患者因长期暴露于紫外线而发生致癌作用,导致肿瘤突变负荷(TMB)较高;同时,该亚型具有已存在的免疫细胞浸润特征——这两项均为与抗PD-1治疗客观临床应答相关的肿瘤特征,因此研究团队预测该类患者接受单药抗PD-1治疗会产生较高应答率。

在B队列中,患者的完全应答(CR)率为37%(95%置信区间[CI]:19%–58%);事后分析显示,客观应答率(objectiveresponserate)为89%(95%置信区间[CI]:71%–98%)。次要终点的估算结果显示,3年黑色素瘤特异性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survival)和总生存期(overallsurvival)分别为84%和96%,且仅有1例患者死于黑色素瘤进展。

研究作者指出,尽管促纤维增生性黑色素瘤存在一些被认为不利于癌症免疫治疗应答的特征(例如,该癌症以大量纤维化和胶原存在为特征——促纤维增生是纤维反应的病理描述;同时,它属于未分化癌症,临床层面部分表现为无色素沉着,病理层面则表现为不表达黑素小体抗原),但患者对单药抗PD-1治疗的应答率仍较高。

然而,从病理角度来看,促纤维增生性黑色素瘤的特征之一是常存在免疫细胞浸润,且它属于突变率最高的癌症类型之一,其突变模式表明紫外线辐射是主要致癌因素。因此,“已存在的免疫细胞浸润可识别高突变肿瘤”这一正向特征,在对抗抗PD-1治疗应答的负面特征(纤维化和去分化)中占据主导地位。

在安全性方面,10例患者(37%)出现3级或4级不良事件,9例患者(33%)因不良事件停用治疗。促纤维增生性黑色素瘤在老年患者中更为常见,而老年人群中多种合并症的发生率更高,这些合并症可能增加治疗相关并发症的风险。该队列中仅5例患者完成了计划的2年治疗方案,三分之二的患者因不良事件、医生建议或患者自身决定而提前终止治疗。

作者表示,这项前瞻性研究提供的证据表明,晚期促纤维增生性黑色素瘤患者是单药抗PD-1治疗的“卓越应答者”。目前已知对单药抗PD-1治疗应答率最高的癌症类型包括霍奇金淋巴瘤、微卫星不稳定型(microsatelliteinstability,MSI)结直肠癌和默克尔细胞癌,而本研究结果表明,促纤维增生性黑色素瘤也应纳入这一范畴。

这些癌症之所以具有较强的癌症特异性抗原,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部分癌症由病毒感染驱动(例如,霍奇金淋巴瘤与Epstein-Barr病毒相关,部分默克尔细胞癌与默克尔细胞多瘤病毒相关);二是部分癌症因DNA错配修复缺陷导致突变负荷升高(如高微卫星不稳定型结直肠癌),或因紫外线暴露的致癌作用导致突变负荷升高(如促纤维增生性黑色素瘤及另一部分默克尔细胞癌)。

研究作者得出结论:晚期促纤维增生性黑色素瘤患者对单药PD-1抑制剂治疗的应答率较高,这支持单药抗PD-1治疗作为该类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案;但需注意的是,该人群中治疗毒性的发生率在数值上高于其他患者群体。黑色素瘤的促纤维增生亚型应被视为单药PD-1抑制剂治疗应答的预测性生物标志物。对于该类患者,首选治疗方案应为单药PD-1抑制剂,而非联合伊匹木单抗(ipilimumab)或瑞拉利单抗(relatlimab)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治疗。

参考资料:ESMO新闻,ESMO更新于2025年9月4日的新闻网址,https://www.esmo.org/oncology-news/exceptional-response-to-single-agent-anti-pd1-therapy-observed-in-patients-with-advanced-desmoplastic-melanoma

[ 免责声明 ] 本页面内容来自esmo.org,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仅供持有医疗专业资质的人员用于医学药学研究参考,不构成任何治疗建议或药品推荐。所涉药品可能未在中国大陆获批上市,不适用于中国境内销售和使用。如需治疗,请咨询正规医疗机构。本站不提供药品销售或代购服务。

临床招募
新药免费用
微信扫一扫 关注我们
医伴旅公众号
扫一扫 添加企业微信
做您身边的贴心健康咨询管家
医伴旅官方微博
扫码关注 有问必答
了解医药信息 关注临床动态
精选文章
新上药品信息
在线留言
注:医伴旅尽快与您联系,我们承诺严格保护您的隐私
点击提交
医伴旅是一家专业从事跨国医疗咨询的公司,本着“健康至上,医疗全球化”的理念, 公司将O2O的概念引入跨境医疗服务行业,专注为中国患者寻找全球优质医疗资源,让国内患者可以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
联系我们 :24小时客服在线
400-001-2811
关于我们
邮箱 : service@1blv.com
医伴旅公众号
医伴旅医学顾问
本网站不销售任何药品,只做药品信息资讯展示
药品医疗器械网络信息服务备案:(京)网药械信息备字(2025)第00185号